神秘古中山國璀璨亮相震撼世界

2018-10-09 08:57:06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建雄

  神秘古中山國璀璨亮相震撼世界

  由少數民族建國 曾為戰國強國之一 工匠為戰國最高水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來了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來了2

嘉賓參觀中山國王陵陳列館。

  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今天石家莊一帶的這片土地,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曾既不屬於燕,也不屬於趙,而是屬於一個名為中山的神秘國度。為了與漢代的中山國相區別,考古學家稱之為“古中山國”。它曾一度被魏國所滅,也曾滅而不亡,在太行山東麓快速成長為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強國之一。在盛極一時後,倏忽之間,王廈傾覆,就此沉寂。直到20世紀70年代,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的野外發掘,將古中山國從沉睡中喚醒。如今隨著人們對古中山國研究深入,隨著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獲批立項……古中山國的身影越來越璀璨奪目。

  回望:千乘中山盛極忽衰

  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民族白狄族鮮虞部落。鮮虞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國語》一書中,是春秋時期的一個部落聯盟。春秋中期前,白狄主要活動於今陜西省北部、山西省西北部地區,之後陸續向東遷移,春秋中期偏晚,越過太行進入華北平原。西元前506年以前,白狄的分支鮮虞氏在今河北省中部一帶建立中山國。“中山”之名第一次出現是在《左傳》中。

  西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族人在“顧”(今河北定州)建立了中山國的新都。從出土的王方壺銘文記載中可知,武公之前還有文公一代,但目前所存的史籍上沒有任何記載。

  中山武公效倣華夏諸國,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而後不久,魏文侯派著名將領樂羊、吳起領兵攻打中山,經過三年苦戰,終於在西元前407年攻佔了中山國。此後近20年時間,中山國成為魏國的一塊封地。

  中山國被魏軍攻破時,中山桓公尚且年幼。經過20年的積累謀劃,西元前380年中山桓公復興中山國,並在今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一帶建立了新的都城——靈壽城。

  復興的中山國地處燕、趙兩大強國之間。經過桓公的勵精圖治,中山國取得了立身的基礎。約西元前339年中山成公繼位,在這期間中山國的政治、文化等不斷與中原融合、同化,國力進一步增強。考古工作者在中山成公墓中發現了九鼎,可見當時中山國實力強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也敢於使用與周天子比肩的九鼎了。

  西元前327年前後,中山王繼位。在他在位期間,中山先是參與了“五國相王”,再是伐燕取得大勝,“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達到歷史的鼎盛時期。

  西元前313年王去世,國力逐漸衰落。西元前296年,趙國攻破中山國都城。趙國扶植尚為中山國君,第二年,趙國又將王尚遷徙至陜西膚施,一代強國戰國中山國至此宣告最後滅亡。

  後人分析中山亡國的原因,有兩種意見比較突出,但也爭議不小。一是仁義亡國説,認為中山國是崇儒尚賢的國家,尤其可能還受到了墨家“非攻”學説的影響,而放鬆了武備。第二種觀點是民風亡國説,認為中山國民風墮落,顯示出亡國敗相。

  考古:獨特墓室結構保住“整庫”文物

  曾有人統計,中國的重要典籍裏,約有13000多字是記述中山國的文字,但這些記述非常淩亂、模糊。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一座王墓的轟然洞開,幾萬件璀璨文物的灼灼臨世,為中山國研究帶來了難得的契機。

  1974年至1993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進行了艱辛的野外發掘,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遺址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揭示出戰國中山的歷史、經濟、軍事、文化面貌,是20世紀中國的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縱觀同一時期中原眾多古城,能夠與中山古城出土文物數量和品位相媲美的,屈指可數。

  其中1977年,一座被稱做“一號墓”(王墓)如金字塔般的大土丘,轟然洞開。出土器物19000余件,多件被列為國寶。“九鼎”“雙翼神獸”“十五連盞燈”“山字形禮器”……還有2000多個秀美的中山篆書銘文字,訴説了迷失的中山歷史。有專家説,中山古城的出土文物為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在全國響噹噹,連世界也為之驚艷。也有人好奇,經歷2000多年的這座王墓,如何躲過盜賊劫掠?原因在於它獨特的中字形結構:中間為墓室,南北為狹長的墓道。修墓者設置了三個與主墓室不相連的庫房。不知道的人,誰會發現主墓室旁邊還有庫房呢?

  震撼:中山國工匠代表了戰國最高水準

  中山國青銅器的銘文,其線條和構圖具有“有意味的形式”,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萌芽;中山銅豆上宴樂、狩獵、採桑的刻畫,是後世壁畫的前奏;中山的煉鐵、青銅器製作、釀酒工藝、玻璃器皿和陶器製作等都獨步時代……

  通過史籍與考古發掘,人們發現,鮮虞部進入太行以東後,在周邊中原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經濟影響下,開始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中山國的手工業尤為發達,從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來看,中山國當時的工匠水準代表了戰國時期工藝技術的最高水準,較中原各國手工藝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古中山國“丈夫……作姦巧冶,多美物”,正是對古中山國手工匠人高超工藝技巧和絢麗多姿工藝品的讚嘆。發達的手工業伴隨著繁榮的商業活動,與其他各國都有頻繁的貿易往來。中山國的文化藝術融合了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剛柔並濟,形成了中山藝術的獨有特色。

  近日央視播出的《如果國寶會説話》就重點介紹了河北博物院收藏的錯金銀銅版兆域圖和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它們都出自中山王墓。其中錯金銀銅版兆域圖長96釐米寬48釐米,作為中山王陵區的建築規劃圖,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銅版建築圖,也是我國已經發現的最早的建築平面規劃圖,為研究我國古代陵園建築和建築圖學提供了珍貴而準確的資料;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通高36.2釐米、長47.5釐米。案座的底座為圓環形,由4隻(兩雌兩雄)跪臥的梅花鹿承托。在底座的弧面上,站立4條獨首雙尾的神龍。龍身蟠環糾結之間四面各有一引頸長鳴之鳳。四龍的上吻各托住一個一斗二升式鬥拱,鬥拱承托方形梁框。有專家稱它還具有建築學領域的開創意義。“四條龍的龍頭分別托起一件一斗二升式的鬥拱,鬥拱托起案框,鬥拱的樣式按照木構建築的挑檐結構製成,這將原本史籍中記載的鬥拱技術出現于漢代的時間提前了百餘年。”

  價值:找到“靈魂安放的地方”

  “中山是個藝術的民族,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壯的歌聲,它那婉約清麗的琴聲,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們無緣傾聽和欣賞了,只有屬於兩千年前那些精美絕倫的遺物還留在我們的視線中,不時提醒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曾經有一個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個盛極一時的國家,如今……一切的繁華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隨時光的流逝隱遁于地下,我們努力地去想像那曾經的亭臺樓閣,那曾經的金戈鐵馬,那曾經的絲弦笙歌……”這是文學家郭沫若關於中山國的一段文字。1978年初夏他臥病在床,聽説了平山發現戰國中山國王陵,並出土了大量銘文,特意囑咐身邊人給他拿銘文拓片來看。1981年,戰國中山國文物在日本展出,著名美術家、作家東山魁夷感嘆:“中山國的工藝水準已經達到了今天日本的水準!”

  多年來,神奇瑰麗又充滿謎團的古中山國吸引了一代代學者前赴後繼投入到中山文化研究中。近30年來,研究中山國的文章已達300多篇,僅平山縣中山國文化研究會的會員就有100多名。2013年10月26日,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開啟了中山文化挖掘整理的新時代。對此,石家莊相關專家指出,“只有深刻地了解家鄉的優秀文化,全面盤點中山國的人文精神和歷史文脈,生於燕趙之間的我們才能找到靈魂安放的地方。同時,把中山文化打造成河北省一張地域文化名片,也是促進旅遊業發展、帶動老區致富的需要。”

  想了解“古中山國”有兩條捷徑:一是去河北博物院南區二層的《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廳,展出文物1400件(套),第一展廳“古國風貌”分為國史、國都、經濟、文化、征戰、王陵6個單元,展示中山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第二展廳“王室寶藏”分為青銅器、陶器、玉石器3個單元,展出戰國中山國帶有鮮明遊牧民族風格的禮器、武器、日用器具、裝飾品、明器等眾多文物精品。還有條捷徑就是去位於平山的中山古城遺址,這裡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現存有宮殿區、居民區、陶器場、冶煉場、古城墻、中山王墓等,還有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具體路線為:西柏坡高速-東焦出口-平山連接線-柏坡西路-鋼城路-三汲路口066縣道-鐵路橋向北2000米即到。(文/記者 黃鎣 圖/記者 郄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