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將迎來一個新的拐點,我們對國際教育的理解也將重新開始定義,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國際教育將迎來一個新的轉型契機——由原來的以出國留學為主,逐漸轉向出國留學與吸引外國學生來我國留學並重。
搶跑式的學習不可取,不僅苦了孩子,忙活了自己,且可能適得其反,打亂了本來科學的教學節奏,損傷孩子的學習興趣。
全面落實《意見》的上述要求,對於緩解當前的校外培訓熱,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至為關鍵。
暑期已至,各種夏令營、研學團紛紛登場。這些年來,不少夏令營已經變味,但準新生和家長們,面對新學校要求參加的收費夏令營,就算覺得有點不對勁,也缺乏拒絕的勇氣。
學校教育原應課堂與戶外並重,教學不僅是教室課堂上知識的授予,也包括為學生提供課堂之外與社會相處的示範。
世間萬物皆有時節,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的爭奪“起跑線”現象,很大程度上折射的是成年人的焦慮
短視頻迅速崛起,滿足了青少年的娛樂、自我表達、社交等需求,成為了青少年的重要娛樂方式,且深深浸潤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小學生每天睡足10小時,不只是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恢復體力精力,更是確保他們健康發育成長的必要條件。
雖然這些畢業生的想法很好,但所作所為要能合法合規。對於他們來說,參加社會實踐,是他們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這第一步異常重要,不能邁“歪”了,不能踩了法律紅線,否則容易誤入歧途。
孩子的行為看起來很幼稚,實則反映出當下許多中國家庭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家長給了幼小的孩子太大的課外補習壓力,很多時候根本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
填報志願,多方汲取意見肯定沒錯。學長也好,老師也罷,都是一家之言,似乎不具有“全局意識”,也就難怪“大數據”甫一齣世,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每年高考招生季,個別高校對高分考生尤其是所謂的“高考狀元”的明爭暗鬥,往往會走樣。而對高校招生工作人員來說,參與這場爭奪戰其實也是苦不堪言。
希望“砸重金搶人”這樣的搶人戲碼不再繼續上演,這除了需要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加強監管,予以規範,更需要高校能夠主動摒棄錯誤的“搶人手段”及錯誤的政績觀念。
近年來,每年高考成績公佈前後,相關部門都會公佈“野雞大學”名單和正規大學名單,以免考生、家長上當受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