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故事會——鄉村振興

2018-03-13 07:23:09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 楊磊

  新世紀以來連續15年,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是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熱點話題之一。

  浙江@中國東部:“引得回來 留得安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孫軍對鄉村振興充滿信心

  “今年是我返鄉創業的第10個年頭,我的家鄉在嘉善縣魏塘街道長秀村,這裡四面環水、土地肥沃、交通便捷,近萬畝耕地98%是水田,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條件,卻因農業效益低一度面臨發展的困境”。10年前,從事製造業的孫軍毅然回村,帶領村民們種植蘆筍等經濟作物,投身農業轉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ne20180312009

  經歷了從自産自銷到訂單農業,再到賣標準、賣品質、賣安全、賣體驗的轉型升級,人大代表、嘉善尚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軍最大的感觸就是,要發展農業,就要留住鄉土人才,“首先需要形成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改善鄉村創業創新環境”。孫軍建議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解決返鄉青年的待遇、身份等後顧之憂,對鄉土人才要加大鼓勵力度,讓那些願意服務鄉村的各類人才引得回來、讓他們留得安心。

  “回鄉種田,越幹越有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藍圖面前,孫軍對未來充滿信心。

  貴州@ 中國西南: “不改沒有出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村民採茶忙

  每年“兩會”召開的時候正是萬物生長的時節,地處西南的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大用鎮耳貢村,2600多畝茶葉進入了採摘期,村民們熱火朝天地籌備起早春茶的採摘工作。而幾年前,這個地區還是典型的“留守村”,由於海拔高、山地多,玉米種植經濟效益差,六盤水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外出務工的收入,老人孩子留守家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用鎮茶葉基地

  如今,六盤水通過因地制宜地調整産業結構,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才有了早春茶豐收的熱鬧場景。六盤水市在産業發展中還探索出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並連續兩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市長李剛説,“三變”改革是一條脫貧攻堅的“黃金腰帶”,這根“腰帶”,就是把土地等資源“綁”在農民身上,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身價,讓他們得到更多收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貴州塘約村從一個窮山寨變成了小康村

  ——“我們心裏也沒底,當時大家都在説:改失敗了怎麼辦”

  ——“改失敗了再改,不改沒有出路。”

  2017年底,貴州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12萬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長到11200元,很多人無法相信現在的“富村”塘約村曾經是個村窮、民弱、人散、地荒的二類貧困村,集體收入曾是一張白紙,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塘約村村貌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長陳訓華表示,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塘約村探索出以改革推動、合股聯營、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塘約經驗”,盤活農村的沉睡資源,讓農民有多種收入渠道,共創一個好的發展模式。塘約村按照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思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並且建立了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

  陳訓華説,鄉村振興中鄉風民風也很重要,塘約村在廣泛徵求所有村民的基礎上,制定了村規民約“紅九條”,確保村民管理有序,互相遵循。

  黑龍江@ 中國北方:“黑土地保護比藍天保衛戰更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白山黑水黑土地

  “作為珍貴的自然資源,黑土地保護比藍天保衛戰難度要大,恢復時間更長,投入成本更高,責任也更重”,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金會指出,黑龍江的黑土耕地面積大,超過全國的一半,建議在耕地輪作休耕、有機肥的施用,以及推動黑土地保護方面繼續給予重點支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王金會

  保護好黑土地是根本,讓“黑土地”變“金土地”是當地農業改革的重點。“目前黑龍江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與農業總産值比為1:1,明顯低於全國2.2:1的水準,這既是短板也是潛力”,王金會説,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黑龍江施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金鑰匙”,他建議把黑龍江作為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在燃料乙醇項目上給與相關的政策支持。

  青海@中國西部 因地制宜“精準”振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馬乙四夫

  “我們這裡養殖的三文魚發到上海一公斤要200多元”,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縣查汗都斯鄉紅光上村黨支部書記馬乙四夫説,一提到三文魚産地,大家首先會想到丹麥挪威的北歐國家,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的青海也能養殖三文魚。

  馬乙四夫説,鄉村要“精準”振興,對紅光上村人來説,就是用好當地的特色資源。紅光上村地處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城以西30公里處、黃河公伯峽水電站大壩腳下,“水庫落差大、水溫低,特別適合養殖三文魚這樣的冷水魚”,馬乙四夫説下一步將帶領村民對三文魚進行産品深加工,“還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QQ截圖20180313072105

  馬乙四夫説,要振興鄉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規劃。紅光上村緊鄰水電站,不僅有獨特的養殖條件,還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不過基礎設施薄弱,他打算帶領村子改善基礎設施,吸引各地遊客,增加村民收入,保證村民脫貧不返貧。馬乙四夫特意把旅遊宣傳冊從家鄉帶到了北京,“這裡是當年被俘的西路軍戰士被關押的地方,他們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建造學校、清真寺等建築。在苦難中他們一直抱著堅定的信念,在艱苦的勞動過程中把紅五星、鐮刀、斧頭等圖案雕刻在青磚中,鑲嵌到墻壁和地基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記。現在我們把歷史遺跡發掘保護,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歷史。” 

  “我們村以前有50多戶在上海、深圳等地開拉麵館,現在有20多戶人家看到家鄉發展好、機會多,紛紛回鄉創業了”,馬乙四夫在調研時發現,村民們建設家鄉的願望非常強烈,“我們作為基層幹部,只要放開手腳幹,就能帶著群眾幹出一番事情來。”(記者 程昱、沈湜)

標簽:
2018全國兩會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