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美方應為中美氣變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2021-09-06 19:04: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裏日前結束訪華。有西方媒體認為其“無功而返”,但實際並非如此。克裏此行最大收穫,當屬帶回了中美關係的脫困之法。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美方採取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的嚴重錯誤政策,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在此背景下,克裏半年之內兩次訪華,被外界視為中美關係難得的“亮點”。在克裏此次訪華期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應約與其舉行了會談,多位中國高層官員與其舉行了視頻會見。中美雙方就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事宜交換了意見。

  可以看出,儘管中美關係進入艱難期,但應對氣候變化有望成為雙方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在這個問題上,中美雙方各自擁有願望清單。克裏希望中方提高減排的速度和深度,而中國則希望華盛頓宣佈大幅減排計劃,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幫助它們獲得清潔技術。

  眾所週知,發達國家從工業化進程到碳達峰普遍用了一兩百年的時間,而中國將只用50多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71年,美國將用43年,日本將用37年,而中國給自己定的目標是30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這難道不能説明中國對全球的責任擔當?倒是美方,理應承擔起自身法定責任,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做得更多。

  歸根結底,中美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要以《巴黎協定》為基礎。中國尊重各國的發展權和選擇權,中國自身的發展權和選擇權也必須得到尊重。美方與中方商談氣候變化合作,應當首先認識到這一點。

  美方更應認識到的是,氣候變化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所評論,在中美關係螺旋式惡化的背景下,氣候議題被外界視為中美合作的曙光;但中美對合作前提的分歧,成為雙方實現合作的最大障礙。

  中美關係為何近些年急轉直下?究其原因在於美方對華作出重大戰略誤判。在克裏此次訪談期間,中方坦率指出,如果美國不採取實際行動改善中美關係,作為兩國“綠洲”的氣候合作,遲早會被“沙化”;美方應停止將中國視為威脅和對手,停止滿世界圍堵打壓中國。

  這“兩個停止”,加上中方在7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華期間提出的“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構成了中美關係脫困的整體思路與開展有效合作的前提。美方對此能否做出積極回應,關乎下一步合作的推進。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被歷史與現實一再證明的道理。當前,中美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蘇等雙邊領域以及一系列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都有合作空間。但這種合作必須是雙向、互利的。美方不能一邊損害中方利益,一邊希望中方無條件合作。

  美方只有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才能搬掉中美合作道路上的“絆腳石”。否則,中美合作之路註定是一場艱難之旅。現在,球在美方一邊。(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