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郊新大米“賣品牌”:從種得好到賣得好

2018-10-08 09:14:39|來源:新華社|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滬郊新稻在國慶節前後成熟上市,所以被稱作“國慶稻”。如今,“國慶稻”已從“賣稻穀”到“賣大米、賣品牌”。國慶長假期間,滬上超市中可以看到一袋袋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的“上海新大米”。滬郊農業區已從“賣品牌”中體會到,既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再從賣得好倒逼種得好。

  上海本地産的稻米,雖在上海龐大的糧食市場上佔比不大,但卻是“上海人飯桌上自己的味道”。上海市農委人士説,過去,滬郊所産稻米只是“賣稻穀”,谷粒歸倉後,加工銷售“籠而統之”,難以與其他各地稻米品種在市場上區分。從去年國慶開始,滬産新稻米從“賣稻穀”向“賣大米、賣品牌”轉變。

  如今,“上海新大米”這個品牌已成為滬郊糧食産銷新機制的平臺。全市統一了新大米的品質標準,含水量被控制在15.5%以內,均達到或高於國家標準;統一了新大米的可追溯體系,産品分為有機、綠色、無公害三個等級,並在包裝袋上明顯標注;統一了品牌創設、商標註冊與包裝的創意設計,確定1公斤和2.5公斤兩種包裝規格,並建議15天的最佳食用期以及冷藏保鮮,並註明蒸、煮、煲的烹飪方法,引導市民科學消費和食用。

  目前,“上海新大米”品牌已覆蓋滬郊全部9個涉農區。新大米的市場銷售渠道已由線下的超市為主,轉變到線下線上齊舉,新增線上銷售平臺,採取線上APP下單、電子支付、第三方配送等模式,讓市民更加便捷地採購,同時也讓“上海新大米”走出上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