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為西安創新驅動發展強大支撐
2020-07-08 08:55:08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中首  陜西  圖】科技成為西安創新驅動發展強大支撐

  航天六院技術人員在商討工作方案 (資料圖片) 記者 雷偉東 攝

【中首  陜西  圖】科技成為西安創新驅動發展強大支撐

  陜汽控股展示智慧無人駕駛技術 (資料圖片) 記者 李明 攝

  今年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陜西2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全省20個獲獎通用項目中,西安獨佔19項。

  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復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5月5日,長征五號B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科研單位為代表的西安航天科技為火箭提供了動力和強大的“信號樞紐”。

  6月15日,西安全面啟動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範區……

  2020年,西安以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為重點,完善區域創新生態,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著力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促進市校融合、産城融合,為推進全市“三個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科技創新成果

  榮獲多項國家大獎

  今年,陜西2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佔2019年度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總數的9.46%。28項獲獎成果中,通用項目20項(主持完成10項,參與完成10項),主持完成的通用項目較上年度增加2項,居全國第6位;獲得表彰的8項專用項目佔專用項目授獎總數的14.04%。在全省20個獲獎通用項目中,西安獨佔19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另有1個專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先進材料、醫學診療、能源化工、現代農業、重大工程、考古保護、軌道交通等領域。

  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氛圍,是優秀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沃土。今年,西安首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前十。今年發佈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中,西安位列西部城市第1。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復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標誌著我市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産業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5月,泛太空國際超算(西安)中心項目在我市航天基地開工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擬建設立足西安、面向西北、輻射“一帶一路”的大數據應用中心,實現計算服務、科研創新、産業創新三位一體的發展平臺。據了解,該超算中心設計總運算能力達到1200P,預計建成後將成為運算速度世界領先的超算集群。

  我市今年制定出臺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創業投資機構等落戶西安的政策措施,試點科創企業利用區域股權市場發行私募可轉債融資方式,實施“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計劃”。積極探索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海外科創基地,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設立雙創基地、科技園區、離岸創新中心、研發中心、科技服務站等。

  “西安智造”

  為我國航天發射屢建奇功

  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這標誌著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圓滿完成。在此次發射任務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全部有效載荷的研製任務。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發動機由航天六院製造。同樣位於西安的771所為該星配備了“最強大腦”,為北斗三號系統成功完成全球組網發揮了重要作用……幾乎在我國每次重大航天任務中,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科研院所為代表的“西安航天智造”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拿北斗系統組網來説,由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三型火箭組成的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承擔了北斗衛星的全部發射任務。20年來,航天六院研製生産的75噸級和4.8噸級常規發動機、8噸級氫氧發動機,分別承擔著火箭的助推和一級動力、二級動力、三級動力。航天六院研製的姿控發動機系統、“遠征一號”上面級發動機、衛星490牛發動機和推進系統,也分別為箭體姿態調整、衛星精準入軌等提供了貼心服務。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不斷自主創新加快衛星通信應用步伐,2003年中星20號衛星成功發射,2006年中星22號A星成功發射,2009年首顆公益衛星希望一號成功發射,2013年中星11號成功發射……在這些見證著中國衛星通信事業蓬勃發展的飛行器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均承擔了全部有效載荷及跟蹤系統的研製任務,多項新技術在軌得到應用,極大提升了我國衛星通信技術水準。2019年12月27日,承載著我國航天發展新領域、新技術、新産品實驗使命的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發射。在實踐二十號衛星上,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搭載了代表我國高通量衛星未來發展方向的Q/V載荷、實現星間及星地更大容量衛星通信的“鐳射終端”、能夠實現通信資源靈活分配的“寬頻柔性轉發器”。2020年,實踐二十號衛星圓滿完成了跳波束通信技術、 星地鐳射通信等一系列在軌試驗,為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展帶來了新希望和新征程。

  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科技創業成效顯著

  如何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今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聚力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創新創業鏈和産業鏈精準對接,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優勢領域龍頭企業引領,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市場牽引、主體活躍、制度促進、環境優化的創新創業新局面。

  我市根據區域優勢和産業特色進行統籌佈局,著力進行“産—創”融合發展,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經開區突出智慧製造和新材料領域,大力培育相關産業科技企業;航天基地圍繞“軍民融合、航天科技、數字經濟”等方向,積極發揮資源優勢,佈局硬科技尖端項目;曲江新區緊密結合産業優勢,樹立了全國文化創業的標杆,文化科技創業城産業園獲批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依託豐富科教資源,深化“校—地”融通發展。憑藉雄厚的科教實力,統籌豐富的智力資源為雙創工作注入不竭的原動力。例如:由西安交通大學與西鹹新區聯合建設的西部創新港—智慧學鎮,形成了“校區、鎮區、園區、社區”四位一體的創新體、技術與服務的結合體、科技與産業的融合體。碑林區與轄區內17所高校、131家科研機構,建設沒有圍墻的智力密集型園區,通過創業孵化模式創新、産業組織模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微環境。

  發揮龍頭企業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主動對接大院大所大企業的創新需求,幫助龍頭企業與地方經濟緊密融合,發揮科技、人才、市場等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如航空基地著力打通龍頭央企、民營企業、地方政府三方的溝通協調路徑,運用市場手段實現思想融合、機制融合、市場融合和能力融合,依託航空産業專業化分工特色,形成“龍頭企業+子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的産業鏈條,推進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融通發展,成功孵化了西安沃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昱琛航空設備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業。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支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24個重大創新平臺建設。12英寸電子級硅單晶爐核心技術與設備、膜分離技術研發與成果推廣新型平臺等6個項目實現就地轉化。協調安排21家高校院所1000余名科技人員為147家駐市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實施“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引進計劃”“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活動,設立西安駐海外人才工作站、海外高科技孵化器、海外聯絡站、直通車,佈局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國家創新平臺,引導國內外優質資本、人才項目落地。丹·謝赫特曼諾貝爾獎實驗室、安德烈·蓋姆諾貝爾獎實驗室已落地高新區投入運營。

  我市還建立了多元化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支持區縣、開發區、軍工單位、骨幹企業利用“退二進三”、處置“僵屍企業”中形成的閒置物理空間,建設各種類型、多種模式的眾創載體。支持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電科20所、航天504所、陜西電子信息集團、西北有色集團等60余家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建設了聚焦“硬科技”産業領域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重點打造高新區咖啡街區、經開區創業大街、曲江新區創客大街、西鹹新區絲路科創雲谷、碑林環大學産業帶等眾創載體聚集區,形成了聚焦專業化、市場化的眾創載體集群。

  我市將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深化市校融合協調發展,研究出臺加快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政策,加快建設市級及以上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組織開展多樣化“産學研協同創新對接活動”,提高“四主體一聯合”品質。支持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共性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在科技創新驅動主體培育方面,分層分類精準指導服務,持續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完善、落實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獎補政策,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在我市建設研發基地。(記者 楊斌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