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集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在電動化領域積極探索未來出行解決方案,並致力於實現技術的實際應用。近日,寶馬集團宣佈全球首輛搭載全固態電池(ASSB)的BMW i7測試車型在慕尼黑正式啟動道路實測。此舉標誌著寶馬集團與固態電池技術先鋒企業Solid Power的合作進入全新階段,全固態電池技術從實驗室驗證跨越至實車應用,為電動出行領域樹立全新標杆。
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驅動電動變革
作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核心方向,全固態電池憑藉其超高能量密度、更優安全性能及緊湊結構設計,被視為突破當前電動技術瓶頸的關鍵。此次測試的BMW i7車型搭載由Solid Power提供的大尺寸全固態電芯,並採用了創新的模組結構,從而更好地適配寶馬現有電驅系統。測試將重點關注電芯膨脹管理、運行壓力控制及溫度調節等核心課題,為後續量産積累關鍵數據。
深耕技術生態 遠見佈局全價值鏈創新
Solid Power是一家專注于全固態電池研發的企業,寶馬集團與Solid Power的合作始於2016年,此後在2021年,寶馬通過戰略投資進一步強化雙方聯合開發協議。2022年,雙方共建全固態電池原型産線,並於帕爾斯多夫電芯製造技術中心(CMCC)啟動試製。這一合作歷程彰顯寶馬對技術趨勢的前瞻判斷與産業化執行力。
近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發佈《全固態電池判定方法》團體標準,首次明確了全固態電池的定義,解決了行業界定模糊、測試方法缺失等問題,為技術升級和産業化應用奠定基礎。寶馬本次測試的全固態電池,正是採用了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直接達到了標準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寶馬集團在技術研發佈局領域的前瞻性。這不僅彰顯出寶馬在行業技術變革浪潮中敏銳的洞察力與積極的行動力,也預示著在新的行業標準指引下,搭載先進固態電池技術的寶馬電動汽車,有望加速駛入市場,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更可靠的綠色出行新體驗 。
全球協作網絡 賦能技術快速落地 依託覆蓋設計、研發到製造的全鏈能力,寶馬集團自2008年起開始極具前瞻性地系統性構建電芯技術專長。2019年啟用的電芯産品技術中心(BCCC)整合全球近300家合作夥伴——包括行業巨頭、初創企業與高校——形成創新協同網絡,確保技術成果的高效轉化。
中國戰略:攜手本土創新力量開啟合作共贏2.0時代
在中國市場,寶馬集團同步推進固態電池前瞻佈局。2024年10月,寶馬與清華大學成立未來出行聯合研究院,在固態電池領域,專注熱管理、新材料開發等關鍵技術,加速技術産業化進程。這一佈局與寶馬“新世代”戰略深度契合,展現其“在中國、為全球”的創新邏輯。
深耕本土生態 構築技術護城河
寶馬與中國夥伴的合作已邁入“戰略協同2.0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寶馬自2012年成為寧德時代首家汽車行業客戶以來,雙方始終引領行業技術迭代:技術共創:聯合開發的大圓柱電池採用創新無極耳設計,能量密度提升20%,為新世代車型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電力支持;量産突破:瀋陽生産基地已建成專屬産線,2026年首批搭載大圓柱電池的國産新世代車型將正式下線,實現“中國智造,全球標準”。
創新加速度:中國速度驅動全球變革
依託強大的本土研發體系(涵蓋北京、上海、瀋陽三大研發中心)、與華為、阿裡巴巴等科技巨頭的深度協同,以及“安全至上”的技術驗證體系,寶馬正以“中國速度”將本土創新轉化為全球競爭力。新世代車型所集成的智慧座艙、第六代eDrive電驅技術等突破性成果,不僅重新定義中國用戶的豪華出行體驗,更通過技術反哺為寶馬全球産品矩陣注入創新動能。
著眼長遠 投資中國構建電動化完整生態鏈條
寶馬深信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創新活力,是推動企業邁向未來的強大動力。早在2017年,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正式開業,華晨寶馬由此成為中國首家建立動力電池生産線的豪華汽車製造商。此後,寶馬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佈局不斷深化:2020年,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二期竣工投産;2022年,瀋陽生産基地又簽約了全新動力電池項目,投資總額約達10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擴大了在華動力電池的生産規模。
在電池循環利用方面,寶馬同樣不遺餘力。早在2017年,寶馬集團便搭建了電池溯源管理系統,對動力電池從生産直至退役回收階段進行全程追蹤。如今,寶馬在中國已經實現100%退役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閉環回收,其在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退役動力電池,全部納入這一閉環體系。憑藉對技術研發的前瞻性佈局,寶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構建起了一個完整且不斷進化的生態鏈條,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持續引領行業變革。(資料來源:寶馬汽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