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湖輪胎致力於環境經營優化升級,努力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環境影響。作為始終踐行環保理念的企業,自 1994 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錦湖輪胎持續對工廠進行環保化智慧化的升級,位於南京、天津和長春的三大工廠,多年來持續推進智慧化與綠色化改造,通過一系列創新環保舉措,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標杆。
南京工廠:智慧與綠色同行
錦湖輪胎南京工廠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積極推進智慧工廠建設,先後榮獲南京市 “環保示範性企事業單位”“無廢工廠” 稱號,充分彰顯其環保成績。
在綠色製造方面,錦湖輪胎南京工廠大力投入,投資近億元增設濃縮器無焰再生熱氧化器、低溫等離子、UV 光解 + 洗滌系統等先進環保設施,有效解決輪胎生産中的粉塵和異味問題。同時,自建污水處理場處理的廢水可進行澆灌等二次利用。
在碳排放減少方面,錦湖輪胎南京工廠從2023年7月開始通過光伏發電部分供應工廠所需的電力,第一期利用所有可安裝廠房屋頂安裝 3 萬多塊光伏發電板,光伏組件安裝面積達 81245 平方米。這些光伏板每年預計發電量可達 16,150MWh,節省超 330 萬元電力成本。目前第二期光伏項目正在推進中,目標是今年下半年完工運行,施工位置在停車場和輪胎試驗場安裝面積為36563平方米,預計年節省約200萬元電力成本,將進一步大幅降低碳排放,緩解當地用電缺口。
天津工廠:多舉措實現低碳領軍
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多年來持續在源頭減排、清潔生産、循環利用等環節發力,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天津市綠色發展“領跑者”企業榮譽稱號。
在廢棄排放方面,錦湖輪胎天津工廠涉VOCs廢氣排放口全部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並與天津市生態環境局進行了聯網。還完成了對燃氣鍋爐第二輪次低氮燃燒改造,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排放量1.396t/a,十年來將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從最初每年45噸左右降低至現在的5噸左右。
在循環利用方面,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嚴格控制廢水排放,COD 排放濃度遠低於國家排放標準,排放量由12t/a減至3.5t/a,實現減排約8.5t/a,並在污水綜合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測設備與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聯網實時監控。生活污水全部處理為中水進行廠內循環再利用,年回用水量約8萬噸,並於2024年榮獲天津市“節水型企業”榮譽稱號。
錦湖輪胎天津工廠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通過清潔生産審核及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推進生産過程節能降碳,近年來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2024年單位産品碳排放量較2022年降低44.3%。2023年11月18兆瓦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2024年實現全年光伏發電量1255.6萬Kwh,減少碳排放量1.05萬噸。2024年全年工廠使用綠電量達5845萬Kwh,佔總用電量49.2%,實現碳排放量減排4.87萬噸。
長春工廠:認證引領環保發展
錦湖輪胎長春工廠通過了CCC 認證、IATF16949 認證、ISO 14001&45001 等多項認證。表明其在産品品質及環境管理等方面達到較高標準。工廠配備先進生産設備和專業技術團隊,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致力於生産高品質、高性能輪胎産品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錦湖輪胎中國三大工廠在環保方面的優秀表現,正是錦湖輪胎全球環保戰略的縮影。
錦湖輪胎于 2024 年推動韓國三家工廠通過 ISO 50001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並計劃將該體系逐步推廣至全球工作場所,通過系統化能效管理持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化全球競爭力。
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錦湖輪胎制定了 “2045 年碳中和路線圖” 作為指引,多方面審視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遇,並通過情景分析來制定和實施針對主要風險的應對戰略。同時,為積極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2024年,錦湖輪胎完成了韓國工廠和中國長春工廠的太陽能發電設施建設,並在國內外七家工作場所配置了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通過這種方式,錦湖輪胎計劃在2025年使可再生能源在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並通過購電協議(PPA)購買外部可再生能源。
為減少産品全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錦湖輪胎開發 K-LCA 工具,對産品從開發、原材料採購到廢棄的全流程進行量化評估,制定分階段目標提升綠色産品佔比:2023 年低環境影響産品銷售額佔比 37.4%,2030 年將提升至 70%,短期聚焦擴大電動汽車産品與減少環境影響材料及結構的應用比重;中長期通過取代石化基材料替代技術的研發,推動産品綠色革新。
錦湖輪胎構建起了全鏈條低碳化發展模式。這一實踐為輪胎行業提供了 “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共生” 的轉型範本。未來,錦湖輪胎將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更高水準的綠色企業建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資料來源:錦湖輪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