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街燕子築巢“成景” 專家期盼“鳥語花香”

2021-12-15 14:02:51|來源:新華網|編輯:尹紅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燕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燕子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燕子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燕子3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題:京城老街燕子築巢“成景”專家期盼“鳥語花香”

  燕子窩裏,5隻小燕子已經初長成,沿窩站成一排,“爸爸媽媽”不時飛去飛回,辛勤哺育……連日來,北京市西城區達智橋衚同8號院臨街門樑上燕子寶寶一家,成了一景,吸引人們紛紛前來觀看。

  “大家太愛小燕子了,這兩天專門來拍照的,二三十撥都不止,用手機照的,就太多了,有個鄰居可能拍了一二百張。”家住8號院的范連弟大媽頗有感觸。

  186米長的達智橋衚同,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屬於保留數百年衚同肌理的宣西北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清朝以前這裡是一條河溝,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了衚同。晚清時這條衚同及其附近街巷,曾建過不少會館,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這裡曾是廣安門內街道環境最臟亂、道路最擁擠的街巷之一,兩邊被無照經營的小餐館、大排檔佔滿了。從去年4月起到今年6月,經過治違煥然一新:原來兩三米寬的路,現在拓寬到七米,門面房也全都修葺一新。

  “街道和相關部門拆除了84處違法建設,騰出空間620多平方米,架空線入了地,還倣照清末民初風格修飾了沿街建築外立面。”衚同所在的廣內街道上斜街社區黨委書記張安林説。

  “我在這住了30多年,沒見過燕子築巢。”71歲的范連弟説,“院門是春節前修的,3月份發現上面有點泥,燕子窩就搭上了,慢慢就發現5隻小燕子臥在那。”

  達智橋衚同臨近宣武門,過去一直是條商業街。

  “燕子搭窩,大夥都特別高興,説明咱這是福地啊。”范連弟説,“環境好了,這就是有力證明!要知道原來衚同不能兩人並排走,兩邊都是賣水果、烤串、麻辣燙、鐵板燒的,臟亂差,還擾民!現在違建拆了,衚同寬了,也安靜多了,至少大半夜沒人喊叫了。”

  曾經的老街發現燕子築巢,是偶然現象還是有某種必然因素?意味著什麼?記者為此採訪權威專家和北京市有關單位。

  76歲的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高武長期從事生物教學和研究工作,參與觀鳥活動20多年,編著有《北京野鳥圖鑒》等書籍,是北京鳥類研究知名專家。

  “燕子和人一樣,飛到一個地方,看周圍有沒有吃的,如果能養家糊口,就找一個合適地方築巢。如果轉一圈,什麼都沒有,就會飛走。”老人的話形象幽默,“發現燕子窩,肯定是好現象,至少説明這個地區環境整治以後比較安靜,燕子能生存。”

  廣安門內街道正在打造包括達智橋衚同在內的7條精品衚同,改善環境,恢復歷史風貌。而來自北京市西城區的數據顯示,伴隨拆違治違、留白建綠,僅在老城區就建立了10多個微公園。

  “主家簾幕重重垂,銜芹卻向檐間飛。”高武説,過去北京老城區家燕比較普遍,但是隨著人口不斷增多,加上老房子改造,家燕沒有築巢條件就離開了。現在城市留白建綠,覓食條件有所恢復,燕子就會尋找能築巢的地方。

  觀鳥愛好者、北京市西城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彭博説,什剎海、南鑼鼓巷一帶一直有家燕,是少有的家燕固定種群繁殖地,現在出現在宣武門附近,不敢説究竟是什麼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如果環境變好,燕子肯定更喜歡築巢。

  “北京鳥類有400多種,近年總體數量比較穩定,但種類更多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王伯君説,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北京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城市綠化面積增加,公園和濕地越來越多,生態多樣性增加,給鳥類提供了更多棲息地以及豐富的食物資源;另一方面,是市民保護環境、保護鳥類的意識在提高。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資料顯示,經過幾年造林,北京新增萬畝以上綠色板塊23處、千畝以上大片森林210處,初步構建起大面積森林為基底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提升到26.8%。

  對環境的變化,高武有切身感受:“像首師大這個院子,前些年操場是人工草坪,比較單調,這幾年有些野草,生物多樣性增加,鳥就多了,喜鵲、烏鴉常見,漂亮的戴勝鳥也出現了,去年和今年都看見了。今年還來了烏鶇鳥,叫聲非常好聽。”

  在專家們看來,鳥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動物。

  “生態環境不好,人家鳥就不來了。隨著城市改造加快,不斷騰出一些地方建設綠地和公園,覓食環境好了,將來鳥肯定會更多,燕子也會越來越多。最後鳥語花香、鶯歌燕舞,多好啊!”高武説。

  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今時代人們追求的目標。

  專家提醒説,重視生態環境,就要維護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人類不要過多干預環境,像草地上就可以長點野草,不要太亂就行。

  “燕子是夏候鳥,過些日子就要走了,雨燕一般8月初,家燕9月底到10月,就會飛到南方去了。”高武説。

  在北京老城區,伴隨對歷史文化的高度重視,背街小巷整治、拆遷騰退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

  達智橋衚同裏,距8號院不遠處的12號院,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發生地——楊椒山祠。

  “這裡原來住了100多戶,只剩下16戶沒有騰退,計劃今年全部騰退。”廣安門內街道黨委宣傳部部長黃孔岩説,“城南當年會館、故居很多。未來幾年,這裡將逐步恢復歷史風貌。”

  沈家本故居已實現騰退,龔自珍故居、東莞會館、太原會館裏的住戶開始騰退……北京老城,更多的背街小巷將得到進一步整治,歷史風貌將進一步恢復,變得更美更安靜。

  “小燕子已經長大了,説不定過幾天就單飛了。希望環境更好,燕子在我們門前長期住下來。”范連弟説。 (新華社記者李斌、魏夢佳、王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