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效果圖
郊野公園效果圖
天街效果圖
作為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寧人坊、明教坊和天街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設計方案出爐,並計劃於今年9月開工建設。建成後的定鼎門遺址片區啥模樣?記者為您提前打探。
1 絲路代表性遺存,活化正當時
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保護展示工程的規劃範圍為定鼎門片區全部,東起龍門大道,南到古城路,西臨從政坊東坊門,北至園林路,總面積91.3公頃,由定鼎門門址、定鼎門前廣場、天街遺址、寧人坊和明教坊遺址組成。
其中,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的正南門,位於城市中軸線最南端,是絲綢之路的代表性遺存,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目前已經建設定鼎門遺址博物館,門前廣場駱駝蹄印也進行了模擬展示。
天街是隋唐洛陽城的城市中軸線,是貫通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的最重要南北主幹道,隋唐時期由禦道、八排綠植、排水溝組成,寬140米。其中,中間禦道寬34米,最外側排水溝分別寬9米和10米。天街曾承載了很多高規格活動,如隋煬帝“盛陳百戲”,唐中宗“潑寒胡戲”等,都在天街上演。
經多年考古發掘,定鼎門片區的大體格局、定鼎門門址片區已基本探明,天街片區正在進行中段考古,寧人坊的西半坊內南門、北門和西坊門、西半坊十字街、水渠和周圍坊間道路已經探明,明教坊考古也正在進行。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活化利用大遺址,我市啟動了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方案的編制和立項工作,展示隋唐文化、絲路文化,建設示範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 展示隋唐文化,再現天街盛景
根據設計方案,隋唐洛陽城“兩坊一街”保護展示工程分為遺址展示區、管理服務區和預留區,形成“一心、兩軸、三片區、多節點”的景觀空間架構。
“一心”包括定鼎門門址和定鼎門前廣場,是整個定鼎門遺址片區的景觀核心;“兩軸”分別是天街遺址展示景觀軸及郭城城垣遺址展示景觀軸;“三片區”是寧人坊遺址展示片區、明教坊都市休閒片區、郊野生態濕地片區;“多節點”包括定鼎門門址、城垣遺址和天街中段考古發掘遺址等。
遺址展示區包括門址、天街、順城街、永通門大街、定鼎門西第二街、寧人坊西半部及明教坊十字街。
●天街
保護展示範圍南起定鼎門,北至園林路以北,總長約1公里,寬約140米。路面保留現狀地被草皮,將在兩側種植林蔭帶,樹種以歷史記載的櫻桃、石榴、柳樹、槐樹等為主,兩側排水渠採用生態駁岸的形式,種植水生植物,形成生態自然、景色宜人的人性化濱水綠帶,再現“通泉流渠,映帶其間”的歷史景象。
在不破壞天街格局與整體氛圍的前提下,天街林下還會佈置少量以隋唐洛陽城出土文物為主題的小體量雕塑與浮雕,如胡俑、瓦當、唐三彩、絲路駝隊等,以坊墻為投影載體,運用全析投影的高科技展示方式再現天街往昔恢弘的格局氣勢。
●定鼎門前廣場
定鼎門前廣場分為廣場入口空間、市民日常活動空間和主題觀演空間。廣場入口設置遺址公園空間識別性標誌物,以定鼎門門址保護罩為背景,供遊人駐足觀賞與合影留念;市民日常活動空間,採用地面浮雕結合夜景藝術燈光的形式,以絲路印象、隋唐洛陽城選址理念及洛陽城池肌理圖等為雕刻主題,突出定鼎門作為隋唐洛陽城端點、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地位價值;主題觀演空間突出展示“駱駝印”遺址,輔以先進的動態展示技術、聲光電技術等手段,生動細緻展示遺址的由來、意義等。在廣場東西兩側還將種植景觀樹陣,在景觀遊憩空間鋪設礫石。
●寧人坊
結合考古現有資料,通過坊墻、坊門、坊內十字街等遺址要素展示坊內格局。坊墻採用夯築土墻的方式,在墻基之上進行地表模擬展示,其餘位置由檜柏修剪而成。坊門遺址則採用地面標識和夯土臺的地表模擬兩種方式,供遊人駐足觀看。坊內主幹道十字街採用原址地表模擬的展示方式,路面中間鋪設固化礫石。
3 自然生態,郊野化,休閒化
管理服務區位於郭城南墻以南,是公園的管理運營、公共服務區域,以郊野化、自然生態為特色,結合現狀古洛渠和植被,集生態遊憩、休閒娛樂、管理服務於一體,建設公共遊憩區、城墻遺址景區和生態湖面景觀區。
其中,在公共遊憩區內,將設置兒童活動場地、市民健身活動區和房車宿營區,為周邊居民日常的休閒活動提供場地空間。
生態湖面景觀區,將對現在的古洛渠進行生態恢復,調整水體形態,對池底和駁岸進行軟化處理,變渠化駁岸為種植緩坡駁岸,種植鄉土水生植物,採用動態凈水技術改善水質。
預留區則包括寧人坊東半部和明教坊,寧人坊東半部保持區域內部原生的種植群落、地形及天然水洼,形成野趣自然的遊憩空間,遊客可再次體驗考古發掘、文物修復;明教坊在保護地下遺存的前提下,採用架空平臺或棧道的形式,設置多樣的活動場地,滿足人們聚會、休閒、娛樂等需求。(常書香 付嘉欣 王勤)
來源:洛陽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