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2017-08-29 13:29:29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李玥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華清宮景區“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兩位扮演者在飛霜殿見證77對情侶禮成。(王夢凡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8月27日,以“華清比翼連絲路,盛世文化享七夕”為主題的第九屆華清宮中華七夕情人節活動在西安華清宮景區舉行,7位外籍記者和7位華清宮《長恨歌》演員隨機“配對”,與公開招募的70對幸運情侶一起身著唐裝,在“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兩位扮演者的帶領下,體驗了一場“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説為載體,表達的是相愛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七夕節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一曲《長恨歌》令唐明皇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淒美愛情故事家喻戶曉,華清宮景區作為唐宮文化的核心旅遊體驗地,除了推出大型舞劇《長恨歌》外,在一年一度的“華清宮中華情人節”活動即七夕之時,全程復原唐代婚典儀式,讓相愛的人“穿越”大唐盛世,感知唐文化的魅力,在千年的時光裏,見證不朽的愛情。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薩拉赫(右一)體驗寓意網羅幸福財富的“天羅地網”環節 (張婭 攝)

  良辰吉時,喜樂響起,77對情侶在宣禮官的指引下,通過寓意網羅幸福財富的“天羅地網”;跨過象徵平安、紅火的馬鞍、火盆;九龍湖畔、飛霜殿前,在“唐明皇”與“楊貴妃”的見證下拜天地、挑蓋頭、撈合食、喝交杯酒、結發、盟誓,至此禮成。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梅田謙(右一)正在為婚典搭檔剪頭髮(張婭 攝)

  當被問及婚典上哪個環節印象最深刻時,來自日本的中國國際廣播臺外籍記者梅田謙説:“是剪頭髮的部分,有點驚訝和疑惑,要不是我的搭檔再三説可以剪一點頭髮,我還真下不了手。”後來,他得知剪髮這個環節名為“結發”,傳統做法是夫妻雙方將頭髮剪下,用紅繩打成結放在一起,喻意“結發之妻”時,連連感慨盛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倣古婚典“撈合食”環節,來自白俄羅斯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奧莉雅(左一)和搭檔體驗吃餃子環節(王夢凡 攝)

  來自白俄羅斯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奧莉雅在整個儀式中沒有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為她覺得婚典太真實了,以至於她還有點緊張,就像自己真的在結婚一樣。她説:“我一直暈暈乎乎的,好像是在夢裏,手心也在冒汗,這種感受很奇特。尤其是在他(指男方搭檔)喂我吃餃子的時候,還有一點心動的感覺。”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馬來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布特麗(左一)與搭檔合影(王偲瑤 攝)

  婚典上精緻的服裝及額頭上的花鈿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布特麗的關注。“不管是服飾還是道具,都處處散發著精緻的氣息,尤其最喜歡額頭上的這個‘花’,我覺得很好看。”一整天,布特麗都沒舍得將額頭上的花鈿洗掉。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來自埃及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薩拉赫(右一)正在給搭檔喂餃子(張婭 攝)

  大唐倣古婚典儀式結束後,來自埃及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薩拉赫覺得很不可思議,他説:“在唐代結個婚竟然需要這麼多步驟,雖然繁瑣,但也很有趣。這絕對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在整個婚典體驗過程中,他還特意穿著唐裝的婚服用阿拉伯語錄製介紹倣古婚典的視頻,想把盛唐婚典文化向世界傳播,讓世界更加了解陜西的文化魅力。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第九屆華清宮中華七夕情人節活動現場(張婭 攝)

絲路情緣七夕牽 CRI十國外籍記者體驗“唐”味十足的倣古婚典

第九屆華清宮中華七夕情人節活動現場(張婭 攝)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