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深挖歷史文化資源 “創新+科技”打造文化傳播新高地

2017-08-29 13:33:57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李玥

“旅遊+文化”深度融合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長恨歌》演出現場(張婭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表演《長恨歌》時,華清宮會響起這樣的音樂。8月26日,CRI全球記者匯聚古城西安,在素有“陜西文化名片”之稱的華清宮欣賞了這場結合“科技+藝術”的巨制。

  華清宮是歷代帝王行宮,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的人文遺跡,特別是唐玄宗與楊貴妃長達十年的愛情故事,主要就發生在這裡,這成為舞劇《長恨歌》創作的資源基礎。

  深入挖掘整合歷史資源 打造“旅遊+文化”經營模式

  《長恨歌》是真山、真水、真故事、真情感的藝術化呈現,她讓躺著的歷史站了起來。當遊客置身劇場,就是在跟歷史人物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動由心而生。

  當夜幕降臨,所有建築被動感綵燈、景觀燈和彩色燈所圍繞,近1000平方米的水上舞臺緩緩浮出九龍湖水面,以全新理念引入的鐳射輻射、電腦特技、夢幻特效等表現手法,為廣大中外遊客營造出李楊二人水乳交融的愛情世界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夢幻佳境,給觀眾以視覺和感觀上的強烈震撼。

  自2007年,陜西旅遊集團公司在國家5A級旅遊景區華清宮成功打造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十年來,因為《長恨歌》模式,實現了傳統景區旅遊産業結構升級,華清宮從2008年收入不到8000萬躍升為2015年綜合收入突破4億元,從依託單一門票經濟的小景區到全産業發展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2016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對“旅遊資源+文化創意+標準管理”融合發展的《長恨歌》模式進行推廣。在8月26日演出的觀眾席上,這些特殊的觀眾——CRI全球記者採訪團的團員們,被舞臺、光線、特技等美輪美奐的演出效果深深折服。來自法國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塞巴説:“演出的燈光、舞臺、設計都是一流的,我好像完全沉浸在其中,即使語言上有障礙,但完全不影響我感受舞劇傳達出的感情。”

“旅遊+文化”深度融合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CRI外籍記者體驗盛唐婚典(馬淑媛 攝)

  據了解,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存在著傳播文化,發展“旅遊+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

  華清宮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在實景舞劇《長恨歌》後,他們相繼推出《12·12》西安事變,該劇是在“西安事變”發生地——華清宮推出的一部演藝項目巨作,讓觀眾增強體驗式感受。

  華清禦湯酒店和華清文創公司,在發展起步階段就已驚艷市場,使華清旅遊從單一的觀光産品轉變為涵蓋景區管理、旅遊演藝、文化創意、商品服務、主題酒店等多個領域的産業生態圈。

  立足傳統積極創新 彰顯“大西安”絲路文化新名片

“旅遊+文化”深度融合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CRI外籍記者體驗盛唐婚典,從體驗中了解盛唐文化,促進文化交流互通(馬淑媛 攝)

  談起立足傳統的優秀歷史文化而又不斷開拓創新的原因,華清宮工作人員蔡女士表示:“我們主要為了向遊客展示我們景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價值,而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體現就是轉化為有價值的産品。”

  可以説,10年前,華清宮憑著一張門票可以活的很好,10年後的今天,單一的産品已經無法支撐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在傳播文化的路途中我們任重道遠,僅有《長恨歌》、禦湯酒店、長生殿還是不夠的!”蔡女士説。

  産品升級是旅遊企業經營發展的根本。未來五年,華清宮將按照一個母品牌、五個子品牌的品牌架構和發展方向,聚焦“華清旅遊”核心母品牌,形成多品牌支撐、多産業佈局的中國一流文化旅遊品牌;深耕“華清宮”品牌,打造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升級“長恨歌”品牌,締造中國演藝傳奇劇目;培育“華清文創”品牌,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創意旅遊服務集成商;孵化“華清管理”品牌,開闢智慧服務型産品發展的新通道;研發“華清禦湯”品牌,定位“唐湯”文化符號,打造中國“國浴”體驗地。

  同時,總結推廣《長恨歌》模式,標準在外,專利在內,對《長恨歌》品牌進行360度覆蓋保護,牢牢確立中國演藝行業的引領地位。

  而在文化深入打造方面,要建設梨園文化旅遊區、紅色文化旅遊區、歷史文化旅遊區等,依託景區豐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獨具華清宮特色的文化旅遊體驗區,讓遊客在華清宮中體驗更加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

  華清旅遊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從華清池到華清宮的轉變,而是從傳統旅遊向現代旅遊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到社區共建共享轉變。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