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CRI全球記者走進西安博物院 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

2017-09-01 13:22:17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李玥

CRI全球記者走進西安博物院 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

“盛世碑林”2017 駐華外交官及CRI全球記者“一帶一路”感知大西安國際傳播周大型採訪考察之旅走進西安博物院(王偲瑤 攝)

CRI全球記者走進西安博物院 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

西安博物院整體外觀以天圓地方理念創作(張婭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8月30日,“盛世碑林”2017 駐華外交官及CRI全球記者“一帶一路”感知大西安國際傳播周大型採訪考察之旅走進西安博物院,感知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

CRI全球記者走進西安博物院 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

來自法國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塞巴(張婭 攝)

  千年守望 讀懂西安從這裡開始

  “我對西安的印象非常深刻,這裡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文物,很驚艷。這些文物讓我相信西安在國際上聞名遐邇是有道理的。”來自法國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塞巴説。

  西安博物院在國內博物館(院)中獨樹一幟,以千年古塔園林式遺跡休閒景區以及古都西安現代型歷史博物館而聞名。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13萬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4400多件。由文物展館區、小雁塔以及薦福寺為核心的歷史名勝區、園林遊覽區三部分組成。

  在塞巴看來,西安博物院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展示文化,更是對當時先進生産方式的體現。他説:“戰國、秦代文物陶水管道讓我非常震驚。遠在那個時候,中國人在城市建設上已經有了成熟的地下排水設施,這讓我覺得很了不起。”

  西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西安、傳播西安、顯得尤為重要。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做好文化傳播並積極拓展國際文化交流,對於絲路文明交融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塞巴認為,這些文物的展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當時西安先進的生産力水準以及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我認為重新去審視這些文物,對於了解西安的‘前世今生’有很大的幫助。” 塞巴表示。

  “我認為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國,那麼一定要去西安;如果你想了解西安的發展變遷,那麼一定要來西安博物院。”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布特麗在觀看文物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喜歡這裡展出的文物,特別是關於長安城歷史變遷的位置關係圖,直觀明瞭,生動有趣。”

CRI全球記者走進西安博物院 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

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布特麗接受採訪(張婭 攝)

  古寺古塔博物院  建築群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我很喜歡這裡的建築,因為這裡很中國,這些建築對於外國人來説很新鮮。”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布特麗在小雁塔旁駐足眺望,拿出手機拍了多張照片。

  小雁塔是密檐式磚結構佛塔,原為方形十五層密檐式磚塔,在明代的幾次地震中,塔頂部的十四、十五兩級被毀,塔身經歷了裂而後合奇跡,被稱為“雁塔神合”。現存的小雁塔為十三層,保持了唐代初修時的風貌。

  來自法國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塞巴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在西安能看到這樣的古建築群我覺得非常的高興,我們國家的巴黎聖母院是非常有名的哥特式建築,小雁塔讓我覺得是非常有特色的唐代建築風格。”

  “參觀之後對於唐朝的古建築,無論是造型還有結構上都有一定的了解,更好的感知盛唐文化。同時,我覺得這些建築都非常的古樸厚重,歷史氣息撲面而來。”馬來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布特麗説。

  據了解,西安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博物館(文物展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設計者、著名建築設計師張錦秋創意設計,整體外觀以天圓地方理念創作,突出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與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薦福寺古建築群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