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第六屆閩都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辦

2017-09-28 10:2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尹紅燕

  中新網福州9月27日電 (黃雪玲)27日,以“福州人與‘一帶一路’”為主題的第六屆閩都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行。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閩都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榮譽主任楊國楨回望歷史,講述了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對接和發展。

  福建省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研究員徐曉望認為,晚清福州口岸武夷茶的出口可視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高峰,它對中國與世界經濟産生巨大影響,也是近代中國洋務運動得以發展的後盾。  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而閩都文化是福州建城2200多年來孕育的極具地域特色的人文碩果。本次論壇旨在共同研討海外福州人與“一帶一路”的關係,探討如何發揮海外福州人的優勢,推動福州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弘揚閩都文化。

  閩江學院人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薛菁説,閩都文化自漢唐以來隨著移民的足跡傳播到了東亞諸國,在東亞文化圈的巨大輻射力和核心影響力,而移居海外閩都福州人無論在語言還是生活習俗上始終保存著濃郁的故鄉文化情結,成為閩都文化、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使者。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王付兵通過對福清新移民問題研究,提出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華僑華人是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貿易暢通、加強民心相通和加強貨幣流通等可依賴的一支重要力量。

  濱海新城作為福州中心城區的副中心,是推動福州新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發展引擎。閩都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堅建議,推動濱海新城開發建設,可以從提煉“濱海新城精神”、加強濱海新城閩都文化資源的挖掘弘揚。

  據介紹,本次論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共收到專家學者的論文47篇,涉及海洋文化視角下的閩都文化、福州從曇石山文化到“一帶一路”的發展、海外福州人對傳播中華文明的貢獻、歷史以來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海外福州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設福州海洋經濟等多方面內容。

  論壇還舉辦了《閩都文化讀本》《福州通史簡編》新書首發式,成立“閩都文化智庫”和《福州通史》委託編纂簽約儀式等閩都文化系列活動,展示了近一個階段的閩都文化研究成果和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