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聚焦“三個精準” 解決“三個問題” 助力威海經開區脫貧

2017-09-28 14:46:15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李玥

  國際在線消息(趙博 通訊員 卞啟):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原有貧困村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179戶、1691人。經過3年人口自然減少及貧困清退,至2016年年底,剩餘貧困戶1065戶、1486人。自2014年以來,區工委、管委,按照省、市總體部署,聚焦“三個精準”、解決“三個問題”,不斷夯實責任、細化措施,實行人力、物力、財力重點傾斜,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截止到2016年,實現了省定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的任務目標。

   精準識別扶貧對象,是打好扶貧攻堅戰的基礎和前提。摸實底數,認真做好貧困戶識別工作。堅持全面調查、分級負責、民主公開、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相關記錄和檔案資料,防止了暗箱操作,將過程和結果及時向群眾公開,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性。找準困源,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找準、找實貧根困源,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病根準,為精準施策提供了準確的依據。理清思路,區別施策。對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通過安置就業、扶持創業等方式促進增收,增強“造血”功能;無脫貧能力的,通過産業項目分紅、社會保障和財政兜底等措施,確保了每個貧困戶都能夠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精準實施多種扶貧措施,是打好扶貧攻堅戰的核心和關鍵。政策兜底促脫貧。將符合條件的534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通過政策兜底保障脫貧,做到“不漏一人、全員參保”。將農村設施環境建設納入區、鎮兩級財政投資重點,完成貧困村公路改造3條3.9公里,路面硬化7000平方米,實施了4個貧困村自來水和飲用水安全改造工程,改善了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産業帶動促脫貧。按照扶貧項目“規劃到村、輻射到戶、帶動到人”的要求,主要採取五種産業扶貧模式,包括光伏發電帶動模式、“合作社+農戶”模式、資金資産資源入股模式、金融扶貧模式、現代農業項目帶動模式。

   精準整合幫扶力量,是打好扶貧攻堅戰的依託和保障。扶貧攻堅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扶貧攻堅新格局。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採取“一幫一”“多幫一”等方式,為精準扶貧工作注入活力。優化以“十個一”為特點的齊抓共管機制: 1、由區黨工委、區管委主要領導聯繫一個扶貧重點鎮;2、為每個貧困村結對一名工委班子成員;3、一個幫扶部門;4、一個幫包企業;5、選派一名“第一書記”;6、派駐一個工作隊;7、落實一名農業科技指導員;8、為每個貧困戶結對一名幫扶責任人;9、制定一套脫貧方案;10、配備一名法律顧問。這樣的“十個一”全面發力,力爭收到十美之效。這樣的局地廣泛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的精準扶貧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維幫扶、全面覆蓋的脫貧攻堅機制。實行扶貧考評問責制度,突出了責任主體,強化了各級、各部門的執行力。

   總而言之,“三個精準”是“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精準實施扶貧措施”、“精準整合幫扶力量”。“三個問題”分別是扶貧工作中“幫膚誰”、“怎麼幫”和“誰來幫”的問題。在工作之中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緊緊扣住了這三個精準,較好地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