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通州區紅色收藏展上,3500件各類展品展現了黨的光輝歷史。黨維婷攝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王歡)黨章、舊雜誌、老報紙、軍用水壺……一件件藏品,展示著黨的光輝歷程。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通州區展出了3500件紅色藏品。
通州區老幹部局三樓展廳,靜靜陳列著3500件紅色藏品。韓世春是通州區老年收藏協會副會長,也是此次展覽的布展人。昨天一下午,他就接待了兩撥兒前來參觀的學生,興致盎然地把藏品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
這些珍貴的老物件來自協會68位藏友。有建黨初期的報紙雜誌,有戰爭年代的領章、帽徽、頭盔,也有港澳回歸時的紀念章和郵票。在這些不同年代的收藏中,濃縮著黨由弱到強、不忘初心的光輝歷程。
一份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雜誌,是展室裏歲數最大的藏品,距今已99年。馬列思想正是借著這本雜誌得以傳播,為建黨打下了思想基礎。
一本已經發脆泛黃、只有巴掌大的小冊子,讓不少參觀者駐足良久,熱淚盈眶。
“好友別離,為黨前去,不應留戀,不應嘆息。”“到工作中去,把您的本領貢獻給工農兵。”“再見,在前線!”不同的筆跡,寫下的是同樣的拳拳愛國愛黨之心。
這是抗日戰爭時期37位戰士出征前夜的留言簿。1945年初,他們剛剛從延安醫科大學畢業,即將奔赴抗日前線,救死扶傷。臨別之際,28歲的黨員朱昌武拿出這本小冊子,請大家寫下留言以作紀念。在殘酷的戰爭中,戰士們拋灑熱血;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又繼續為國家發揮光和熱。
如今,朱昌武老先生已經逝世,他的兒媳、也是一名軍人的趙海濤拿出這件“傳家寶”參展。“老人在世的時候多次叮囑,要讓更多人看到這本留言簿。”趙海濤説,這次,老人得償所願。
藏友王啟君送來的是厚厚一摞舊報紙,有《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也有《北京日報》。每逢黨的盛會,他總要格外仔細地買報、讀報,還要收藏報道開閉幕式和會議公報的報紙。
展櫃裏,舊報依次排開,仿佛是一幅黨史長卷。“你看,我們布展時還特意留了地兒,存放今年黨的十九大期間的報紙。”韓世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