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大同10月24日電 題:山西官方民間共推古長城保護
中新社記者 宋立超
24日,山西大同。在荒野中的古長城遺跡上有兩位老人,一個背土,一個背磚,沿著長滿荒草的崎嶇小路往上攀爬。他們身上的磚拆自家裏的院墻,而在數十年前,這些磚屬於古長城。
兩位老人分別是77歲的任莊海和73歲的劉悅,他們出生在大同市古長城腳下的重要邊堡——得勝堡。該堡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至今有近五百年曆史。這裡曾為軍事重鎮,後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貿易的重要場所。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周邊民眾開始把古長城上的磚拆下來,用於造房建院。任莊海家的院墻便是。老人回憶,鄰村和堡裏許多人家的房子,都是用古長城的磚砌成的。
任莊海説:“一開始的時候,人們的保護意識單薄,感覺拆這些磚稀鬆平常,直到後來才知道這是錯的。”
在任莊海和劉悅的記憶裏,兒時的長城被青磚包裹著,有棱有角。但如今已大部分被不同程度風化,只剩下高低起伏不平的黃土墻。
“可以説我們是長城看著長大的,但現在再也回不去了。”劉悅聲音些許哽咽。
如今,兩位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長城原來的樣子,便商量著把自家院墻上的長城磚“物歸原主”。於是,他們拆了墻,把磚運到老城墻,一人鋪磚,一人夯土,默默還著這筆“債”。
作為中國長城分佈較多的省份,山西現存較完整的城墻和遺跡有1500多公里。如今,長城沿線市縣及民眾的保護意識已然“覺醒”,而任莊海和劉悅兩位老人只是其中之一。
據介紹,山西官方對長城沿線文物本體開展調查與測繪,開展長城重點段落保護標誌的豎立,配備長城保護員127名,劃定並公佈了94段明長城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編制了《長城—雁門關段文物保護規劃》《平型關段長城及關堡文物保護規劃》《寺溝長城保護規劃》等重點段落的長城保護規劃。
自2010年以來,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先後投入7400余萬元人民幣用於山西省長城保護規劃編制、保護標誌豎立和重點段落的維修。
而在有著“中國長城博物館”之稱的山西省偏關縣,一支由官方和民間共同組成的“長城護衛隊”長年累月行走在山丘之間,成為守護中華民族文明的基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