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名專家學者共話生物醫用材料創新研發與産業化
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創新研發與産業化取得新進展
央廣網南昌10月28日消息(黃曉鶴、王鑫)10月27日-30日,由中國生物材料學會(CSBM)、華東交通大學、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CSBME-BMB)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生物材料大會在南昌舉行。江西省副省長李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焦紅,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理事長王迎軍院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大會現場
大會現場
本次大會以“生物醫用材料創新研發與産業化”為主題,包括4位院士在內的來自國內外生物材料領域的專家和學者2000余人歡聚一堂,共同探討生物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
專題論壇
據了解,自90年代後期以來,世界生物材料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即使在當今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生物材料依然保持著每年13%的高速增長,充分體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同歐美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一樣,把生物産業作為戰略産業重點發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焦紅在開幕式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相關改革措施陸續實施,技術監管進一步加強。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在生物醫用材料的基礎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創新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産業發展欣欣向榮。總局高度重視生物醫用材料和相關産業的創新和發展,強調決策與週期的風險監管理念,並且從政策面進一步鼓勵創新産品,做好産品,更好的服務社會。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生物醫用材料的應用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生物醫用材料指的是用於醫療上能夠植入生物體或與生物組織相結合,而對生物體組織不會産生不良影響的材料。通過3D技術的發展,生物醫用材料在臨床上,可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採用3D列印技術快速精準列印出適合不同患者的個性化生物醫用材料,同時,還可以對材料的微觀結構進行精準控制。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開始運用到“醫學模型快速建造”、“組織器官代替品製作”、“臉部修飾與美容”等領域。這種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的研製結合3D列印技術,在未來生物醫學領域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發展。
為了推動生物醫學技術與市場的緊密結合,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高校研發部門與企業的互動更加緊密,一批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産品不斷投放到市場。
在大會現場,大部分參展商産品均集中在生物材料3D列印的設備領域。來自廣東工業大學教授王晗介紹説,2014年,他和自己的科研團隊,依託廣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美國伯克利大學等高校的技術,成立了佛山輕子精密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研製,他們自主研發的近場直寫靜電紡絲生物材料微納3D印表機,該産品採用的是基於靜電紡絲的技術,可以製備超過300層的軟組織修復支架,支架的絲徑大小可以達到1μm,而目前文獻報道的都是15μm的絲徑大小,獲得了國內第一款靜電紡絲高新技術産品認證,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現場工作人員朱博士介紹,該技術領先國外一代技術,可以更好地促進細胞分化,實現軟組織的快速修復。此外,佛山輕子精密測控技術有限公司還攜帶一台製備納米纖維的靜電紡絲設備過來參展,這款遠場靜電紡絲機所採用的靜電紡絲技術除了可以用在組織工程領域外,在生物醫藥的領域前景更加廣,如敷料、載藥、腫瘤治療、醫用過濾膜等領域。
據悉,本次大會是中國生物材料界兩年一次的盛會。大會共設立18個分會場(分24個專題進行報告)、5個專題論壇,會議接收到大量論文投稿,最後選出870余篇論文做口頭報告交流,580余篇論文做壁報交流,是歷屆會議中參會人數最多、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屆。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希望能通過這次大會,充分溝通交流,凝聚智慧,為生物材料的科技進步、産業發展和科學監管獻計獻策,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品質的、安全有效的藥品和醫療器械。
會場展示的近場直寫靜電紡絲生物材料微納3D印表機
會場展示的遠場靜電紡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