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2月27日電 (記者 鐘旖)“截至目前,我們已在浙江良渚文化遺址核心區發現了300多個遺址點,發掘和研究工作仍在深入進行。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西南地區的市民更加切身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曄27日在重慶如是説。
當天,《王國的尊嚴——玉器與良渚文明》展覽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200余件(套)玉器首次亮相山城,該展覽以“玉之沃土——王國”、“玉之靈魂——信仰”、“玉之高貴——禮俗”、“玉之精湛——絕技”和“玉之昇華——傳承”五大部分組成,從各個層面全方位講述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文明。
良渚文化,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一支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因1936年在余杭區良渚鎮首次發現而得名,主要分佈于長江下游的環太湖流域,距今約5300年—4300年。
“良渚文化時期有先進的稻作農業與手工業,統一的宗教信仰,宏大的宮殿與古城遺跡,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系統。”趙曄透露,“從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次發現良渚遺址到1959年夏鼐命名良渚文化,再到確立良渚文明,良渚文化發現歷程已走過80餘年。經過一代又一代考古學家的努力,我們對良渚的認識也更加全面。2007年良渚文明古城的發現和確認,標誌著良渚遺址進入都邑考古新階段。”
“良渚文明以發達的稻作農業為基礎,擁有琢玉、磨石、制陶、木作等為代表的專門化手工業,而玉器是良渚王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形成、發展和衰亡過程中,玉器始終如影隨形。”趙曄説,沒有良渚王國,良渚玉器就不會成長,更不會如此精彩。“此次在重慶展覽的良渚玉器幾乎都是精品玉器,更有首次走出博物館的稀有物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知的良渚玉器有40多種,大小不一,工素有別,或單體、或組合,或手持、或佩戴,不同等級的人使用不同規格的玉器,玉器在良渚文化中完全是身份的標誌物。此次刻紋玉璧、透雕梳背、龍首梳背等玉器都是第一次面向市民展覽。
“良渚遺址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趙曄透露,下一步,考古專家學者將加大力度,把良渚遺址功能、定位進行更加準確的分析,同時增大宣傳力度,通過全國巡展等方式讓更多市民感知良渚文化。
據透露,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18年4月8日,免費向市民開放。期間,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還將配合展覽內容舉辦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