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上海新春營造中國年的“味”中華文化的“韻”

2018-02-02 08:34:38  來源:新華社  編輯:李勝蘭

  新華社上海2月1日電題:上海新春營造中國年的“味”中華文化的“韻”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

  農曆狗年新春將至,上海用豐盛的中華文化打造新春“大餐”,將文化傳承與現代都市生活緊密結合,營造歡欣而溫馨的“中國年味”。

  第23屆豫園燈會裏,民俗燈彩在古樸建築群落中迎接八方遊客;近60年曆史的文藝會堂內外,“春節文藝嘉年華”熱熱鬧鬧;手工藝作品展、皮影大課堂、“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文藝小分隊走向市民身邊演出……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系列活動浸潤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裡太有新春氣氛了,古色古香,很有海派特點。”來自廣州的余劍偉到上海出差,專門擠出時間體驗豫園燈會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風采。“我還買了花生酥等點心,把上海風味帶回去給家人同事嘗嘗。”余劍偉説道。

  熙熙攘攘的豫園商城中,像余劍偉一樣慕名前來欣賞燈會的遊客熙熙攘攘。2018年豫園燈會以“新時代·美好生活”為主題,近40組大型燈組、近千隻氣氛燈點綴著建築群落的地面、墻面、湖面、橋面和道路上空。

  “如今大眾審美情趣有了很大提高,更加要求我們打造‘文化燈會’。”豫園燈會總創意策劃吳仲慶表示,燈會旨在以中華民俗文化為根底,以燈彩為載體,演繹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家時代精神。

  中心廣場內,主題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相當於三層樓高的9米巨型金狗燈傲然挺立,一旁的牡丹花鮮艷奪目。金狗燈面向的華寶樓東陽臺上,燈彩繡娘在上海東方明珠、中華藝術宮等代表性建築中“穿針引線”,其“繡得上海更美麗”的主題寓意“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

  著名的“九曲橋”上,一個個“龍的傳人”為主題的門頭燈彩依次擺放,橋下的荷花池內,燈彩沿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筆記小説這條文脈依次設置,反映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吳仲慶説,每個燈彩背後的理念、寓意、故事都是中國的“文化底氣”,“遊客們賞燈、觀景,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能體會到文化傳承,體驗到中國特有的溫馨與快樂。”

  有豫園燈會這樣的傳統招牌,也有創新的春節新過法。上海市文聯將於2月3日至11日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春‘藝’盎然——2018上海春節文藝嘉年華”活動,用“藝術+生活”“民俗+時尚”“互聯網+春節”等新方式“打開”今年的傳統佳節。

  來到文藝會堂門前,石庫門風格的活動門已經搭建完畢。走進去,“年貨集市”正在佈置。據介紹,這裡將有14個展位,上海市文聯、上海博物館等都將帶著別具風格的文創産品來此和觀眾見面。名家繪製的狗年明信片、海派剪紙、手書春聯……讓市民一站式買全新穎別致的文藝年貨。

  文藝會堂曾是上海文藝界人士聚會、座談的場所,是“文藝地標”。2016年起,文藝會堂正式向公眾開放,今年春節又將成為人們過“文化年”的新去處。“年畫藏品展”“春聯百福展”“民間工藝精品展”三大主題展覽齊齊登場,亮點多多。據悉,活動邀請了天津楊柳青和蘇州桃花塢年畫來滬展覽,天津楊柳青霍家父子、蘇州桃花塢房氏傳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也將在上海展開“南桃北柳”的藝術對話。

  同時,本次活動將青少年作為重點人群,開設“寒假藝術課堂”。做版畫、寫春聯、學做無錫惠山泥人……活動期間藝術課每天都有,由文藝大家授課,文聯的青年幹部擔任班主任“全程導賞”。

  上海市文聯聯絡處副處長陸琪雯介紹説,“活動網上報名啟動後,共計5000個名額迅速被‘秒殺’,我們又專門增加了每天約200個名額,儘量滿足市民的需求。”

  “我們就是要‘大咖聯繫大眾’,讓藝術家‘接地氣’,也拉近老百姓和藝術的距離。”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尤存説,傳統文化活動的高人氣説明如今大眾對精神生活有很大需求,作為文化的“供給側”,需要創新服務形式。

  尤存認為,春節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活動中各種藝術元素有機整合,力求用時尚、新鮮的形式,讓文化的表現形式有感情、有溫度,真正走進百姓生活,這樣文化才有活力,傳承才實實在在的。

  其實,文化生活不只在新春,上海的市民文化節貫穿全年,“年味兒”則是一年當中的一個“小高潮”,多彩的群文活動正把新春文化氛圍帶到每個人身邊。

  翻開上海市民文化節的“清單”,文化活動排得滿滿噹噹——由上海市群藝館牽頭的上海“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文藝小分隊示範性配送陸續展開;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普陀新上海人歌唱大賽獲獎選手、街頭藝人等等組成小分隊,分別走進社區、工地、福利院等地演出;“非遺”講堂、曲藝匯演一場接一場……中國年的“味”,中華文化的“韻”,正隨著上海這一項項文藝活動,走進千家萬戶,沁入居民心中。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