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角山之光。 華金秋 攝
黑陶鼎
開欄語
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兩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要看杭州良渚。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創造了被後世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從那時起,杭州的土地便開啟了輝煌和傳奇的歷史征程。
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
古人總能一次次打破我們的想像,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讚嘆他們身上凝聚的匠心之美和智慧之光。今天起,我們將通過《良渚之光——讓歷史照進未來》欄目,與你慢慢細説良渚的“前世今生”以及守護她的那些人們。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中華文明的曙光裏。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良渚古城遺址選址于大遮山與大雄山之間的河網平原地帶,5000多年前,這片土地也應是如同我腳下踩的這片土地一樣,被春天的青綠色裝扮成為一望無際的綠色大海吧。
“地下氣象萬千,地上丘壑一片。”杭州良渚遺址監測管理中心副主任孫海波指著土地下方的莫角山遺址説,“怎麼保護?這是一門嚴謹科學。”
土遺址怎麼保護?國內外沒有經驗可循
從文博專業畢業後,孫海波就來到了良渚,從博物館和遺址日常管理工作開始,轉眼就是十幾年了。
辦公室裏時有同事來找,“他比較懂,這事只能找他。”一件件急事來,一一安排好又回到主題,這份“簡歷”每天都要為很多人介紹很多遍——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中國東南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天目山東端山前河網平原,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它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複雜社會的權利與信仰中心所在。
“它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展現稻作農業高度成就並具有早期國家形態的遺址群。”位於遺址內的考古所,黑色碳化後的一盆盆稻米呈現在眼前,“這些稻米在穀倉被發現,因為碳化才保存至今。我們猜測,當時應該發生了大火……”浙江省考古所年輕的姑娘朱葉菲的這些話是肉眼可見的歷史注腳。
對於腳下的這一片土地,孫海波踏了無數遍,“良渚遺産整體由城址、週邊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和以玉器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4類主要遺存組成,其規模依據現已發現的600處同期遺址分佈範圍界定,約為環太湖地區3.65萬平方公里,該空間東向開敞、直抵東海……”
“煙水閒,乾坤大,四面雲山無遮擋。”這是站在5000年前皇城土地上的第一感覺。這一天,天氣奇特,四面雲山翻滾,煞是壯觀。
土遺址怎麼保護?這是每一個良渚人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孫海波攤攤手,説:“良渚遺址和西湖不一樣,西湖有景觀、古建築等,但良渚主要涉及的是土遺址,土遺址在國內保護手段還不是很多,通過考古發掘後的土遺址是很難保護的,很容易塌方、病蟲害、水土流失、動植物破壞等。只能自己去探索,因為國內外並沒有經驗可循。”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系統?
一開始,只能不停地人工巡視,但是埋在地底下的遺址怎麼巡視呢?
2015年委託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對良渚古城遺址進行初步勘查;2016年對良渚古城遺址進行了補充勘查,主要對瑤山、塘山、莫角山等進行保存現狀、病害初步勘查;2017年4月對良渚古城周邊歷史環境及新認定為遺産要素的週邊水利系統進行調查;2017年6-8月重點對城址、墓葬、週邊水利系統等良渚古城遺址主要構成要素進行本體現狀評估和病害調查……
通過這些前期勘查積累經驗與數據,良渚古城遺址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系統初見端倪——它集監測數據的採集、統計分析、預警和信息管理為一體,就像給“良渚古城”遺址保護裝上一個“天眼”系統。
目前,在多年巡查的基礎上,專家們在莫角山、反山、城墻、水利系統等遺址點,根據遺址點特點進行選點、布點。“土臺、土墩、墓葬、城墻、水壩等土遺址都是重點監測保護對象,布點會相對密集。”孫海波説。
“每一個點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前端設備佈局也不一樣。例如,莫角山現在已經進行回填復綠保護了,並沒有斷面,所以土壤溫濕度、含水量、地下水位、植物根系影響等是特別要關注的對象;而水利系統有些是裸露在外面的,所以除了地下前端設備外,還會布地面探頭,人工巡查等幾種監測方式結合,裂縫、風化、土體剝落等是重點監測方向。”
這個系統運行的流程是怎樣的?
孫海波説,主要分為“顯性”和“隱性”。“顯性很好理解,就是肉眼能看到的,例如,地面監控系統以及定期的人工巡查;隱性就是埋在地下的前端設備了,它通過監測將數據通過無線傳到後臺形成數據庫,專家們根據這些數據和經驗來設定各種監測項目的預警值,再根據這些數值來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就像醫生對症下藥一樣。”
5月初監測預警系統將試運行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及其《操作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巡視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完備的遺産基礎數據庫、完善的遺産監測預警體系,也是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基本程式之一。
5月初,監測預警系統將試運行,預計5月底左右完整系統平臺全面上線。監測預警系統將致力於土遺址保護難題,為下一步土遺址的保護研究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料。建成後的良渚古城遺址監測預警系統將與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總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遺産保護、管理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對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良渚國際考古保護中心、良渚遺址遺産監測中心、反山片區展示中心、莫角山片區展示中心和良渚博物院陳列改造等5個展示場館正在建設中。
趁著春天,抽空去看一次良渚遺址吧,登臨矮矮的莫角山,面對空曠起伏的低丘之地,遙想那寬至數十米的城墻,數千年前,這裡曾經有成群結隊的人在這片土地上精心勞作……這也許是你與歷史一次無聲的對話。 (通訊員 衛星 記者 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