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4月9日電 (許青青 蔡銘)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粵劇藝術博物館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徵集粵劇藝術博物館館標設計,以此來提升粵劇藝術博物館形象和影響力,推廣、傳承粵劇文化。
粵劇,流行于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並傳播到海外華僑聚居地。2009年,經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粵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127號,2016年6月9日對外開放。博物館佔地2.2萬平方米,分南、北兩個地塊,其中南岸地塊為博物館主場館所在,佈局為傳統嶺南園林建築,以“三雕二塑”(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工藝代表傳承人作品為亮點。是一座展示粵劇藝術和嶺南文化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目前,粵劇藝術博物館已收藏5000多件藏品,“鎮館之寶”包括何柳堂藏明代黃花梨琴盒揚琴、梅蘭芳等藝壇三傑的松竹梅手卷、1893年(光緒十九年)廣東新寧縣梨園小生彭亞流被聘義德堂安置落班合約及信封、19世紀末由歌林公司灌錄的《蒙正祭灶》唱片以及竹水衣等。
2016年9月,粵劇名伶、新加坡八和會館主席胡桂馨訪問粵劇藝術博物館,並代表新加坡粵劇界捐贈老式密片戲服三套等粵劇藏品及新加坡八和會館珍藏百餘年前的粵劇老照片一批。
據粵劇博物館介紹,此次徵集館標是為了推廣、傳承粵劇文化,全面規範博物館的宣傳形象,更好地進行博物館品牌建設。徵集內容包括粵劇藝術博物館館標設計和LOGO衍生應用設計(如信封、便簽、禮品袋、門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