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任敏)昨天是國際古跡遺址日,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名單出爐,全國僅六個,故宮寶蘊樓修繕工程名列其中。
寶蘊樓位於故宮西華門內,1915年建成,曾是收藏金石玉寶、珍貴秘笈的藏寶樓。2013年年底,故宮對其啟動大修。
寶蘊樓修繕的原則是不改變文物原狀,盡可能保留原做法、原工藝和原構件。為了修補屋頂上的魚鱗狀牛舌瓦,工作人員輾轉各處,終於聯繫上河北一家廠家,按照原工藝和用色進行復燒,經過反復實驗,燒出來的新瓦符合要求,瓦片背後還都打上了“廠名+年份”的戳記,以供識別。
工作人員還結合老匠人手藝和相關經驗,確定了民國工藝黑煙子油的取制、調配手法,詳細做法也被記入工程報告中。
寶蘊樓邊修繕邊開展考古研究,有不少新發現,比如確認了鹹安門為明代建築。
“他們通過復活黑煙子油的使用與製作、還原‘堆灰撣漿’做法,努力尋找消失的傳統工藝。工程中始終貫徹以科研為基礎,以現代技術作支撐,對文物最小干預的原則。他們在研究中發掘,在保護中傳承,在利用中弘揚。”頒獎典禮上,市文物局研究員王玉偉表示,寶蘊樓修繕工程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文物修繕工程由工程化向研究化轉化的成功嘗試。寶蘊樓修繕工程研究報告計劃今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