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瀋陽皇姑區軍民融合新模式:大院大所實驗室組團開放

2018-05-08 16:54:1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董健雄

  國際在線遼寧消息: 5月7日,瀋陽市“皇姑區大院大所開放合作信息發佈會暨軍民融合合作體系簽約儀式”在中國裝備製造工業設計中心舉行。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七研究所、遼寧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10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有關負責人出席,並在《開放合作體系倡議書》上簽字。

  當日,皇姑區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同步簽約,這標誌著皇姑區軍民融合正在由政府主導轉向産業自主發展、政府跟進服務的新模式。

  瀋陽皇姑區軍民融合新模式:大院大所實驗室組團開放

  中共瀋陽市皇姑區區委書記王新北(左)為産業發展促進會揭牌。(李靜 攝影)

  去年6月20日,重點實驗室開放合作體系概念首度在皇姑區軍民融合産業發展聯盟亮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批4個重點實驗室開始面向軍民融合開放共享。

  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通過開放合作,梳理國防專利技術1000余項,130余項專利技術成功實現脫密,5項産品實現民參軍應用,3項軍轉民技術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走向産業化。瀋陽旋飛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多用途無人機、瀋陽智航智慧系統有限公司智慧螺栓、遼寧中航信諾科技有限公司3D增材等主打項目産品已經分別獲得阿聯酋、中船重工等方面的青睞。

  此次簽約,參會單位共推出沈飛技術中心、電磁環境效應實驗室、新型功能結構設計與驗證實驗室、電子器件品質檢測試驗室、3D陶瓷實驗室等42個實驗室機構,涵蓋軍工實驗室、高校實驗室、民企實驗室三大類,600余臺(套)儀器設備,總造價百億級的實驗室和設備對外開放。

  皇姑區副區長唐綱介紹,實驗室開放合作突出解決了軍民融合中的一些瓶頸問題,一是解決了民參軍技術無法驗證的短板,將大幅度助力提升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二是填補了中小微民企産品無法實驗定型的空白,直接降低企業科技創新成本;三是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大院大所科技資源和科技力量向全社會釋放;四是將有力促進大院大所技術交流合作,實現高效對接和強強聯手。

  下一步,大院大所開放合作將分兩個層面鋪開。一是院所之間,二是院所與社會之間,依託皇姑區軍民融合産業聯盟開展全要素、多領域的合作。皇姑區將整合大院大所的科研資源優勢,努力探索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

  據悉,大院大所開放合作體系作為皇姑區軍民融合産業發展的“115”平臺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力量,今後皇姑區將充分發揮皇姑區軍民融合産業發展促進會作為社團組織的作用,利用“五大平臺”,提升軍民融合公共服務效能,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平臺聯動的服務機制。

  今年內,皇姑區開放合作實驗室將增至50個,30項脫密技術完成項目轉化,規上軍民融合企業增至7家,實現産值同比增長20%以上。(文 李靜)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