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像藝術的現狀和未來如何?“2018海上·青年·影像作品邀請展”昨日在上海城市創藝空間舉辦。展覽從工作、生活于上海的國內外優秀影像藝術家中,通過推薦、遴選方式邀請16位藝術家參展,作品形式包括影像裝置、數字視頻作品等。這是上海市青年美術攝影家協會繼成功舉辦兩屆“海上漂移”展覽和“海上·70”“海上·80”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之後,又一次以“海上”名義集結的專題展覽。展覽至5月30日結束。
影像藝術在描繪特定環境、烘托現場氣氛、敘述複雜情節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此次展出的13件作品技術手段豐富,不少帶有互動元素。比如90後藝術家朱聖巍的《530劇場:16人和16部動畫》對碎片信息的時代做出討論,16個人物畫面是他篩選的16位同齡人,背後閃爍的16部動畫則來自各人的推薦,其中有日本動漫,也有不少上海美影廠的老動畫,這是90後年輕人們共同的時代記憶。“今天很多影像作品不是拍攝出的,而是用程式生成的,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真實的還是代碼,這也是由此産生的需要討論的話題。”沈淩昊的影像裝置《時光之塵—記憶的洞穴》需要觀眾鑽入黑色的帳篷裏,用特製的手電筒照閱相冊,裏面的圖像才會逐漸清晰顯現,這也帶來一種新穎別致的沉浸式體驗。
技術革命能引起藝術革命,隨著科技發展程度越來越高,影像藝術將會變成藝術的主流,這是當下美術評論家們的共識。不過,影像藝術家胡介鳴在參與作品評審時也發現,許多作品雖然在技術形式上已經相當成熟,但在內涵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藝術家周長江也認為,目前展示的作品中仍然偏重技術性層面,而在社會性、藝術性方面有所不足,好的影像作品應該平衡藝術性跟技術性。“影像可以更深層次地挖掘人的內心,西方很多作品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深入。希望青年美協及時搭建這一平臺後,能有一波年輕人在這裡探討影像藝術,同時在影像的技術和心理方面走到全國前列,為上海藝術帶來新的發展。”(記者鐘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