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第三十五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呈現藝術盛宴

2018-05-16 09:42:00  來源:人民網  編輯:尹紅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26412012447_1

圖為“錦繡中華—西北風情”民族管弦樂音樂會演出現場。
  上海民族樂團供圖

  來自青海的完代才讓,奏起古老的藏族樂器扎木念,與上海民族樂團金楷奏響的竹笛唱和,描繪著高原上的祥雲朵朵與無瑕藍天——5日晚,一曲悠遠的《自雲端來》,拉開“錦繡中華—西北風情”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的帷幕。“西北地區是中華文化寶庫之一,這裡曾見證絲綢之路的貫通,也誕生了豐富的民間音樂。”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説。

  這場音樂會,也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主體演出項目之一。正在舉辦的第三十五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正在努力搭建起文化交流的重要碼頭,涵養文化創作的活力源頭,面向世界樹自信,面向時代要大作,面向大眾覓知音。

  4月27日至5月17日,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三十五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陸續推出37台音樂舞蹈演出、3個節中節、1個論壇、1個徵集活動和4個藝術教學成果展示周,打造出一片音舞藝術的海洋。

  “‘上海之春’現階段面臨著新時代轉型升級的問題,要抓好兩個內驅力,一個就是繼續打造這個海納百川的文化碼頭,廣聚天下英才。”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尤存説。

  本屆“上海之春”的舞臺就是一場匯聚八方來賓、呈現中西風采的藝術盛宴。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美國太平洋交響樂團、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等名團齊聚,帶來西方交響傑作;與江蘇、浙江共同推出聚焦江南文化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展演;擁有500年曆史的漢堡議會音樂家古樂團也來到上海……

  4月27日晚,“40後”作曲家陸在易、“60後”作曲家許舒亞、“90後”作曲家龔天鵬在舞臺上共同開啟節拍器,宣告本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啟幕。

  極富象徵意義的場景令人感動。“上海之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節,從1959年至今,一大批經典音樂作品,如《紅旗頌》《梁祝》等從這裡開始飄揚,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演奏家,如朱踐耳、閔惠芬等從這裡為人熟知。而今,人們看到的是承前啟後、是生生不息。

  本屆“上海之春”,陸在易創作生涯中最優秀的作品將在其專場音樂會中集中上演,龔天鵬將推出他描寫中華國粹的第十交響曲《京劇幻想》,許舒亞則是開幕演出的藝術總監,與其他7位海內外知名作曲家共同追溯中華創世神話,用交響樂講述中國故事。中華音樂的創作脈絡,在這個舞臺一脈相傳。

  除了建好文化碼頭,“上海之春”的另一重要內驅力是勇推原創新作,涵養文化源頭。“‘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要敢於‘改弦易張’,在傳承過去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增強時代性、人民性,不斷創新,不斷滿足時代新的需求。聚天下英才,力推新人新秀新作。”尤存説。

  數據顯示,本屆音樂節共推出13台新人與新作專場演出,約佔音樂類主體項目的40%。眾多原創藝術成果將在音樂節期間推出,包括作曲家譚盾的兩部新作:小提琴狂想曲《戲夢人生》、大提琴狂想曲《水火交融》;由竹笛演奏家唐俊喬領銜主演的音樂劇場戲劇《笛韻天籟》等。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