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影像展”開幕式現場。
新華網太原6月7日電 在6月7日于山西平遙開幕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影像展”上,多位參會專家學者表示,影像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一個重要工作,更多人可以通過影像了解非遺、認知非遺、珍愛非遺。
據悉,本屆影像展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指導,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和國家圖書館聯合主辦,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晉中市文化局和平遙縣人民政府承辦。本屆影像展主辦地平遙縣歷史厚重,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非物質文化遺保護大縣。
“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何認真、完整、全面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影像是重要的記錄和保護工具。”中央民族大學影視人類學中心主任朱靖江表示,影像不僅是娛樂與藝術,還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影像記錄人類發展的瞬間,後人可從中獲得對社會的認知和感受。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王靜表示,影像展力圖通過對近年來非遺紀錄影像作品的匯集、展映和研討,提高非遺的可見度,讓更多人通過較高水準的非遺紀錄影像作品,了解非遺、認識非遺、珍愛非遺。
專家學者研討影像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相關話題。
據組委會介紹,30部(集)入圍影片參與此次展映,每日下午結束後邀請影片主創人員與觀眾交流互動。
由於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哈尼族大量史詩在傳承過程中面臨不少困難,《長老們的歷史記憶》就講述了哈尼族遷徙史詩雅尼雅嘎讚嘎的演述儀式和演述過程。哈尼族導演傅永壽表示,影片通過影像和聲音既展示了哈尼族史詩文化,又對哈尼族的文化傳承起到積極作用。
借助影像的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也越來越受社會關注。“在愛奇藝平臺上有數萬條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影像,除了專業導演創作的,還有普通網民拍攝的。這表明全社會都在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愛奇藝公司副總裁楊海濤表示。
據了解,本屆影像展為期三天,主題為“記憶、生活、傳播”。活動期間還將舉行“作為國家記憶的非遺影音文獻論壇(2018•山西平遙)”。國內影視藝術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影視製作行業從業者和出版發行方等齊聚平遙,進行多主體、多場次的高端學術研討,探索非遺保護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