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2018-06-14 10:46:03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茜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重慶建川博物館坐落于九龍坡區謝家灣(金茂)小學旁,由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博物館、兵器發展史博物館、抗戰文物博物館、重慶故事博物館、民間祈福文化博物館、中國囍文化博物館、票證生活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8個主題博物館組成。館內共展出文物4萬件,國家一級文物67件。6月18日,博物館將正式對外開放,門票為50元/人,相關優惠人群可按規定享受相應優惠票價。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重慶建川博物館的8個主題展館分佈在24個防空洞內,是利用抗戰時期兵工生産洞洞體作為館址設立的特色博物館聚落。圖中崖壁一側依次分佈了五個主題館的出入口,館內的展品都陳設在崖壁內側幾十米長的防空洞內。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由於是依託洞穴改建的博物館,潮濕是文物最大的“敵人”。樊建川介紹,為了降低濕度,他和團隊想盡辦法,目前已經把濕度從91%降至了適宜文物展出的70%以下。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重慶建川博物館所利用的防空洞是以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改建而成。當年,工人們就是在這些防空洞內生産槍炮彈藥,和前線一同抵禦外敵。現在,國盛軍強,新老對比,讓觀眾不禁感慨良多。圖為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博物館一景。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樊建川介紹,為了保護好舊址原貌,博物館在防空洞內的建設都是可逆的,把帶來的干擾降到最小。圖為博物館還原張之洞視察湖北槍炮廠的場景。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在抗戰文物博物館,數百名抗戰老兵的手印鋪滿了三面墻,將博物館的入口緊緊包圍,血色手印迎面而來,震撼人心。圖為老兵手印墻一角。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這是著名的《八一三日記》。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記載了1937年8月12日至9月11日期間淞滬會戰時上海的社會現狀,反映出日軍暴行。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為達成“以炸迫降”的目標,日軍在長達5年半的時間裏對陪都重慶進行戰略轟炸。這兩枚防護團章就是重慶防空機構進行人員識別的工具。當時防護團下設警報、警備、交通管制、避難管制、燈火管制、消防、防毒等10個大隊,每個大隊的團章都各具特色。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抗戰文物館還收集了抗戰時期各式各樣的“土地雷”。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這是山西長治群眾悼念守城犧牲的47軍軍長李家玨集結而成的輓聯題詞集。這份國家一級文物保存完好,其中還記有八路軍、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代表的題詞。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抗戰時期,愛國志士王建堂收到父親王者誠寄來一面寫有“死”字的旗幟,讓兒子“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博物館還引入了互動設施,觀眾可以體驗操作高射機槍射擊日軍飛機,保衛重慶城。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圖為觀眾走過重慶大轟炸場景還原雕塑面前。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左邊的中國《大公報》和右邊的日本《讀賣新聞》均記載了日本投降消息。戰勝國和戰敗國的兩份報紙並列展示,讓人感慨良多。新華網趙紫東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在票證主題博物館內展出了上萬張真實票證,除開常見的糧油票、肉票、布票之外,還有自行車票、尿壺票等。圖為票證館內的布匹衣帽店還原場景。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在中醫藥主題博物館,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藥香。館內展出了大量的中醫藥典籍,收藏了眾多的中醫藥偏方。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在博物館室外,還矗立著一尊27米高的“冒著敵人的炮火”主題雕塑。一名川軍戰士手持漢陽兵工廠生産的機槍,正朝著空中掃射日軍戰機。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在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博物館外墻,四個巨大的金屬字提醒到此的遊客勿忘“精忠報國”。新華網趙紫東 攝

  重慶建川博物館6月18日開館

  點擊了解樊建川是如何在文物“無法生存”的地方修建出一座博物館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