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7月5日電 (劉高陽 張芹)“我們要培養的,是一批知華友華的行業領軍人才和專業優秀人才。”5日,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絲綢之路學院,該校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蘇洪濤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該校在校留學生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已超過60%。
絲綢之路學院成立於2014年12月,意在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才培養基地、協同創新中心、人文和學術交流平臺、資源環境戰略智庫。
來自老撾的卡泰來華近7年,專業是礦産經濟學,目前已進入博士階段學習。他告訴記者,除攻克語言關外,留學生們在專業課上也絲毫不能鬆懈。
蘇洪濤介紹,該校充分發揮在地質、礦産、能源、環境等學科優勢,瞄準“一帶一路”資源環境領域人才需求和短板,建立緊密對接的學科群和人才培養體系。
今年,絲綢之路學院首屆本科、碩士和博士生畢業,其中60人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自東帝汶的歐陽鴻飛就是其中一員。
“目前,東帝汶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因此我選擇土木工程學院,希望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2014年,歐陽鴻飛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從東帝汶來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習。四年本科結束,歐陽鴻飛繼續申請了該校碩士研究生。他告訴記者,非常珍惜在中國學習的機會,希望學成回國後利用專業知識,參與到國家建設中。
絲綢之路學院還有一些來中國學習語言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自巴基斯坦的方晗兮在絲綢之路學院,從漢語“零基礎”到通過漢語水準測試五級僅用了半年多時間。她説,接下來還要衝刺六級,最終目標是留在中國攻讀生命科學方面碩士研究生。
蘇洪濤介紹,目前學校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調中心、南京地調中心、中海油安全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合作或簽訂了《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合作協議》,不僅為留學生提供了教學實習機會,也為留學生學成畢業後提供就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