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7月15日電 (鄭寓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近日在湖南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指出,面對當前全球商業航天的發展機遇,中國商業航天也需不斷推進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的優化,營造快速、良性、有序發展的氛圍。
以工程機械、新材料為支柱産業著稱的長沙,近年來在新能源、大數據、商業航天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其中在商業航天領域涌現出以天儀研究院為代表的行業翹楚。
作為中國首批商業航天公司之一,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天儀研究院從機構成立、融資到研製産品,再到最終將中國首顆商業化科學實驗衛星“瀟湘一號”送上天空,僅用時11個月。
“未來的商業航天,極有可能是一個超萬億美元的市場。”天儀研究院CEO楊峰介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發佈的《2017年衛星産業狀況報告》顯示,未來的微小衛星增量市場可達73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在中國,這一趨勢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2016年國務院發佈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就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航天科研生産、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産品服務、衛星運營等活動,發展商業航天。
儘管如此,在天儀的創業之初,一切卻並非如此順利。楊峰坦言,在創業之初最大的難題並不在技術層面,而是資金、場地與人才等方面。幸運的是,當時剛成立不久的湖南湘江新區正對高端産業項目求賢若渴。談及當初引進天儀時的想法,湘江新區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劉榮利回憶,他們看中的是這個項目的背景。“把這個高層次的人引進到湖南,能夠大幅度提升長沙本土的科技實力。”
三年免費場地、500萬元的高端人才創業特殊獎勵等優惠政策,吸引天儀研究院最終落戶湖南湘江新區,而隨後天儀成長的速度遠超劉榮利的預期。
僅兩年時間,天儀研究院共發射了4顆衛星,這一成績在全國發射衛星數量排名中並列第7(前6位皆為國營)其中,為了感謝、致敬湘江新區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幫助,天儀將其發射的第三顆衛星命名“湘江新區號”。
未來一年,天儀計劃發射15顆微小衛星,並計劃到2020年實現年産百顆衛星的目標。楊峰認為,通過扶植培育諸如商業航天這樣更新更早的行業,有利於補足長沙在高新産業方面的一些短板。
在長沙進入“産業項目建設推進年”開局之年的背景下,楊峰表示:“我們願意成為長沙産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他還希望,對未來長沙“星城”之名的若干解釋中,有一項為“衛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