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安徽休寧新安江流域生態文明的“變革”實踐之路

2018-08-03 08:59: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勝蘭

  只為源頭活水來——安徽休寧新安江流域生態文明的“變革”實踐之路

  中新網安徽休寧8月1日電 題:只為源頭活水來——安徽休寧新安江流域生態文明的“變革”實踐之路

  作者 余皓 陳佳

  “往上再往上/就是新安江源頭/我要風塵僕僕/像一位旅人/突然就闖進了/神秘的懷玉山/目光開始清澈/我看見母親般的六股尖……”站在海拔1629米的六股尖瀑佈下,本土詩人墨父寫下這樣的文字。

  六股尖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發源於此的新安江,是安徽省內僅次於長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被譽為黃山人的“母親河”。同時,它還是浙江省錢塘江正源和千島湖最大的入境河流。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過去6年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中,休寧縣全面加強新安江源頭生態保護,站好了“第一崗”。

  山變綠:從“砍樹賣錢”到“護林增收”

  “我們將全縣劃分為‘一山一源一湖三區’六大區域,實行三級林長制,並納入目標管理考核,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休寧樣板。”在休寧縣流口地區的莽莽林海中,該縣林業部門負責人介紹。

  封山育林1.2萬畝,建成國家儲備林2187畝,開展橫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開展日常水環境、鳥類和濕地植物動態監測及有害生物清理……有著“徽杉倉庫”之稱的休寧縣,其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一直處於進行時。

  同時,休寧縣還重點打造木本油料、中藥材等綠色特色産業,2017年以來,全縣新增林下經濟基地面積1125畝,祖源、右龍、源芳等鄉鎮生態休閒旅遊加速發展,2017年全縣森林旅遊收入達6.29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現了由“獨木支撐”向“多輪驅動”的産業結構轉變。

  水變清 産業變優:一條魚帶來的裂變

  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空隙,斑駁地照映在河面上,成群的野生魚兒遊弋在清澈的水中,微風過處,細浪跳躍,攪起滿河碎金。在如今的休寧,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

  6年前,板橋鄉農民程樹禮曾是眾多“電魚者”中的一員,如今的他卻是鄉里護漁隊隊長。“電魚毒魚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把魚兒當寶貝來愛護,現在野生魚有10多個種類呢!”程樹禮很是開心。

  封河禁漁、增殖放流、流域聯防,去年以來,休寧縣組建護漁隊39支、成立群眾性護漁組織6個,年均投放各類魚苗120萬尾以上。數據顯示,目前該縣237條河流地表水環境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或優於Ⅱ類水質標準。

  得益於優良的源頭水質,從2012年開始,休寧縣大力發展山泉流水養魚産業。目前,泉水魚的市場價格可以達到80元/公斤,預計2018年可實現綜合收入2億元,帶動該縣15個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

  同時,休寧縣還成功申報了山泉流水養魚系統作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並成功獲評“中國山泉流水養魚第一縣”。

  百姓變富:好山好水帶來好收益

  張金開是鶴城鄉右龍村民,種了一輩子茶的他算了一筆賬:“2011年,我每採摘一斤鮮葉只能賣到40元,今年一斤鮮葉收購價是150元,價格翻了三倍還要多。”在他看來,收入的倍增要歸功於家鄉的生態環境好。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休寧縣的茶産業風生水起,目前已發展無公害産地認證茶園14.3萬畝、有機茶園頒證1.4畝,2017年,全縣茶農人均收入5362元,比2012年增長了50%。

  好生態不僅孕育了好茶葉,也促進了鄉村旅遊事業的發展。2017年,休寧縣接待遊客530萬人次、總收入41.9億元,當年11月,休寧被中國農業部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觀念變新機制變活:內化於心的綠色生活

  10個礦泉水瓶兌換1支牙刷,5節舊電池兌換1包鹽……2016年7月,休寧首家垃圾兌換超市在流口鎮流口村誕生,如今,這一在全省率先創新推出的“垃圾兌物”模式,已在全縣各處落地開花。

  作為安徽省第一家為保護水環境而成立的基金會,黃山市六股尖水環境保護基金會于2016年2月成立,每年向當地保潔員、“宜居人家”和先進生態村發放“生態紅包”,如今已累計發放45.66萬元。

  “從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在全縣上下凝聚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的共識,從而讓保護生態成為一場全民的自覺行動。”休寧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休寧縣委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縣還將圍繞打造長效、拓展、推廣版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讓新安江源頭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