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10日電 (記者 魏建軍)“站在這片草木蔥蘢的山腳下,你怎麼也想不到,就在去年,這裡還是一個長60多米、深30多米、寬10余米的大坑。”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辦公室主任羅英文站在祁連山隆暢河畔感慨,昔日淘金洗沙的“天坑”如今成了遊客青睞的觀景平臺。
肅南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是中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作為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大的資源主體,肅南縣佔祁連山北麓總面積的75%,祁連山脈在其境內長達400公里。肅南生態屏障的好壞,牽動著整個祁連山脈的“綠色神經”。
“那可是整整回填了20萬方土!”羅英文回憶,以前一遇到暴雨,這個“天坑”就成了一個“人工湖”,當地人稱“澇壩”。採沙金不僅對河床造成破壞,大量的廢渣也堆砌在河道兩岸,就連地表水也“斷了”。“一旦下暴雨引發發洪水,泥石流就下來了。”
羅英文説,上世紀80年代,這裡大大小小的採沙場有幾十家。在隆暢河畔5.4公里範圍內,不僅沙金量大,黃金純度(含金量)可達95%以上,“挖出來就能用!可以直接加工金條、首飾,甚至可以直接兌換貨幣。”正因如此,吸引了全國各地2萬多人來此“淘金”。
“30多年的開採歷史,讓這裡‘千瘡百孔’。”羅英文坦言,過去監管不規範,鄉鎮企業、私人企業大量“駐紮”此地邊探邊採,直到2014年,白泉門礦區砂石料廠全部被關停。
2017年8月,肅南縣國土部門對其展開生態修復,通過回填、平整、復土、種樹種草、圍欄封育,半年就形成了河流兩岸200多畝的生態景觀,並通過對隆暢河堤的加固,生態已經得到修復。羅英文説,今年種植的雲杉和油菜花“黃綠交錯”已漸凸顯,還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賞花留影。
沿著隆暢河逆流而上,記者來到一個叫九個泉的生態治理區,這裡曾是一個選礦廠的生活區和工作區。“雖然1998年就被叫停,但直到2017年,該選礦區遺留下來的房屋和相關設備才被徹底拆除。”羅英文説,之後肅南縣國土部門對其進行生態修復。目前,新載的雲杉已達600畝。
自去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以來,保護區核心區149戶484人目前已全部搬出。通過政府房屋拆遷補償、購房補助、就業扶持等幫扶政策,其中142戶已在周邊縣城購房安家,274名有勞動力的農牧民實現就業,佔全部勞動力的82.5%,基本實現安居樂業。
羅英文介紹,目前執行的是“史上最嚴格”的祁連山生態保護措施,在肅南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已經實現了牧民搬遷,就是在允許開展牧業的實驗區和週邊緩衝區,也是執行“以草定畜”,“一塊草場超過一隻羊、一頭牛都不行。”
作為祁連山生態保護搬遷下山的“創業”帶頭人,32歲的牧民妥雪梅2017年和家人“出山”後,在縣城開了一家“串串香”火鍋店,每年純收入也在10萬元以上。“雖算不上富裕,但也能讓全家人安穩過上小日子。”妥雪梅説,她計劃明年在縣城周邊開個“牧家樂”,為過上更好的日子“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