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武漢:喚醒“沉睡的風景” 積蓄鄉村振興新動能

2018-10-17 09:38:40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勝蘭

  新華社武漢10月16日電 題:武漢:喚醒“沉睡的風景”積蓄鄉村振興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廖君

  數十個進口品種、近50萬株香水百合在四季花海裏集中綻放,繁花似錦,獲得不少遊客的讚嘆。今年國慶僅7天時間,地處武漢蔡甸區大集街天星村的花博匯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00萬元。

  花博匯所在的天星村原本只是武漢近郊普通的農村,房屋破舊、道路狹窄、田園荒蕪、村容村貌破敗。2017年,在武漢市實施的“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簡稱“三鄉工程”)推動下,有企業在不改變農民宅基地所有權的前提下,對村裏的閒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將天星村改造成為一個集花卉旅遊觀光、創意農業體驗、美麗鄉村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武漢市蔡甸區委書記陳新垓介紹説,花博匯一期投資4億元,整村租用農房178棟,流轉土地1800畝。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花博匯已吸引市民、回鄉能人和企業家100余人進駐,從事陶藝、文創、教育、婚慶、攝影等創新創業,帶動周邊500余名農民“離土不離鄉”就近就業創業,其中貧困人口12人。如今的天星村風景秀麗、文化獨特、藝術氛圍濃厚,已經成為鮮花主題綜合休閒度假區。

  近年來,閒置農房沉澱不活、工商資本下鄉熱情不高、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等問題,困擾鄉村振興發展。據統計,像天星村一樣的空閒農房,武漢市有11.36萬棟,此外,還有大量閒置土地及山林等稀缺生態資源長期“沉睡”亟需開發。

  如何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源,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農民在資源開發中加快增收?靠政府投入,財力不堪重負;靠農民自身的力量,杯水車薪、力量分散。

  2017年以來,武漢大力實施“三鄉工程”,並密集出臺“黃金二十條”“鑽石十條”“能人回鄉四張牌”“發展農業共享經濟”等激勵政策。如,鼓勵和引導市民下鄉過田園生活,租賃農村空閒農房和閒置資源,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把城市文明帶到農村;鼓勵和引導在外創業有成的能人,返鄉創辦實業,反哺家鄉建設,盤活當地資源,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鼓勵和引導有社會責任感、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到農村投資興業,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帶領農民多方面增收致富,推動農村整村改造發展。

  武漢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説,“三鄉工程”取得了“市民享受、村民受益、農村變美、農業變強、城鄉一體”的初步成效。2017年全年武漢“三鄉工程”共吸納社會資金160.1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4.21億元;農村空閒農房簽訂出租協議10078戶,年租金達到1.49億元;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總額達到22.12億元,全市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82億元。有力推動了武漢的“三農”工作,預計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80元,增長8.5%。

  50歲的陳艷華在花博匯花食街經營一家“老街私房菜”,她説,進行改造後,明清風格建築林立。“以前居住環境沒有現在好,出門買個菜都非常不方便。現在花博匯建起來了,環境變好了不説,我們也不用再四處打零工了,可以自己做點小生意。”

  “三鄉工程”提振了鄉村旅遊。武漢黃陂區木蘭花鄉旅遊發展公司辦公室主任江珊介紹説,杜堂村“美麗鄉村+市民下鄉”的模式,不僅從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更從根源上解決了村民的增收難題。自村灣改造以來,這裡戶均年收入增至6.2萬元,帶動周邊近500名農民就業。

  目前,武漢有94個村灣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更為新産業發展夯實了基礎設施,進一步拉動了企業投資農村的積極性。而這一項目市級財政資金只投入了8.25億元,吸引社會投入資金達67.55億元。

  “三鄉工程”吸引企業家、青年創業者、普通市民等各類群體參與其中,先後涌現出一大批回鄉創業的能人。他們中間,有的曾是房地産老闆,有的是大學生、公務員、教師。選擇回鄉創業後,他們深入農村、紮根農業,為武漢農村産業及新農村建設帶來了“新理念、新業態、新動能”。

  23歲的鄧琪大學畢業後和同學來到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項山村,租了一棟空閒農房作為創業基地,成立了科技信息服務公司。説起公司未來發展,鄧琪信心滿滿:大城市的“互聯網+”已經運用於各行各業,互聯網公司層出不窮,競爭激烈。“小城鎮和農村還是一片價值洼地,市場空間很大。”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