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圓明園大宮門遺址將開放
昨天,沉寂百年的圓明園大宮門首次亮相。 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訊(記者 任敏)昨天,在新時代圓明園發展思路專家研討會上,圓明園公佈大宮門考古遺址發現成果,內容包括大宮門遺址、東西門罩遺址、金水橋遺址、河道遺址等。近期,圓明園將啟動對大宮門片區的保護工程,未來這裡將分三類對外展示。
大宮門是圓明園的正門,位於圓明園中軸線的南端。大宮門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年),門上懸挂雍正御書“圓明園”匾,該區域包含大宮門、二宮門(出入賢良門)、正大光明殿、東西配殿、朝房和茶膳房、值房等建築,是一組功能性強、建築物密集的大型建築群。歷史上大宮門片區是圓明園的前朝區,是圓明園三園中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宮門區,居圓明園四十景之首。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宮門被焚燬。後來,同治皇帝重修圓明園,重點修復了大宮門,但並未修復完成就停工。大宮門在隨後的100餘年時間裏逐漸荒廢。
在圓明三園的所有宮門中,大宮門是各座園門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只有大宮門和長春園宮門是供皇帝進出的。帝後從禦園往返皇城、去西陵、南海子(南苑)時,主要由大宮門出入。皇帝在圓明園處理政務的前朝區也設在大宮門內。
大宮門是當前圓明園三園中唯一尚未恢復正門功能的區域。
2002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圓明園管理處對大宮門遺址進行了四期考古發掘工作,已基本發掘清理出六處主要建築遺址和部分河道以及道路廣場。通過考古發掘,基本弄清楚了大宮門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佈局、建造方式等,為以後的保護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考古中還新發現了兩條排水道,這兩條水道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幾幅樣式雷圖檔上均未有顯示。根據排水道與墻基的疊壓打破關係判斷,排水道與朝房為同期遺存。這一發現補充了樣式雷圖檔的闕載,為研究大宮門外排水系統提供了參照。此外,考古專家還在水道壁上發現了閘槽,找到了大宮門外水道由明轉暗的結點。依據樣式雷圖檔,並結合實際發掘情況,水道修砌工整,應主要作為景觀來設計。從樣式雷圖檔上看,大宮門外水道南段很大一部分為明道,可以直接看到水道裏面清澈而汩汩流動的水流。
已發掘的大宮門片區遺址內容豐富,遺存清晰,明確揭示了大宮門歷史格局,為研究和修復這一片區歷史景觀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實證依據。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介紹,大宮門片區佔地近5公頃,四期考古發掘的面積將近8000平方米。目前,管理處採取臨時性措施將部分重要遺址保護起來,近期也將啟動保護工程,未來將分三類進行保護性展示,對大宮門遺址、東西門罩遺址、東西外朝房遺址、東西外轉角值房遺址和大影壁進行覆罩保護展示,對平橋遺址、金水橋遺址和河道遺址進行原址露明展示,對大宮門遺址區進行環境整治。在不久的將來,修復完成後,這裡將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