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領導嘉賓共同為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揭牌。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東南網11月23日訊(本網記者 陳培源)11月23日上午,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的28個國家(地區)近170位傳承人、藝術家和國內外嘉賓朋友匯聚泉州,共同見證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揭牌開館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啟動。
近年來,泉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論述,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泉州“非遺”瑰寶。硬體方面,已完成 “十百千基礎工程”,建成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10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所(傳習中心)、1000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示範點。軟體方面,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活態傳承理念,建立四級名錄保護體系,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會,開展生産性保護和開發利用,讓非遺融入千家萬戶生産生活。
泉州市市長王永禮在開幕式上表示,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將延續展示、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功能,努力打造成為海絲沿線國家非遺參觀學習、教育培訓和交流展示的重要基地。他希望,通過此次非遺展的舉辦,進一步促進非遺保護工作繁榮發展,並通過藝術交流、學術研討,深度挖掘和闡發穿越時空、跨越國界、永恒魅力的千年海絲文化。
泉州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擁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461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34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4個,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泉州南音、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産優秀實踐名冊”),被譽為記載海上絲綢之路的“活化石”。
據悉,本次展覽不僅能欣賞到泉州本土48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將近500多件作品,還可以體驗國內各省市60多項非遺精品,以及來自國外11個國家體現本國藝術最高水準的17個非遺精品。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