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是創新之壤、強國之基。自2016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相繼出臺若干政策文件,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全國各地形成熱潮。據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至今,我國已論證通過和啟動建設17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東部多極、中西一帶”的分佈格局。
近期,浙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印發《浙江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要爭創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2-3家,累計建設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30家左右,實現十大標誌性産業鏈全覆蓋。
圍繞浙江製造業發展現有優勢和未來産業培育方向,這場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升學考”如何應對?記者了解到,現有的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之一——浙江智慧視頻安防製造業創新中心作為“種子選手”,聚焦國家和浙江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做出了一系列“高難度動作”。
整合創新資源聚合頭部力量
《方案》表明,要圍繞工業互聯網、資源循環利用、智慧視覺等領域,加強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創建佈局。
據悉,浙江智慧視頻安防製造業創新中心是由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大信研院”)于2018年牽頭成立,同年成功認定了省、市兩級智慧視頻安防製造業創新中心。3年來,創新中心以“人工智能+視覺”為重點,形成了“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和轉移擴散”的創新加速鏈條。
那麼,現有的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要提升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有什麼要求?
“組建條件十分嚴格,資質、資金、運行模式、創新主體等缺一不可。”北大信研院院長特別顧問、浙江智慧視頻安防製造業創新中心董事長杜軍告訴記者,“比如我們就是按政策要求採用企業法人形態,實施‘公司+聯盟’運行模式,匯聚行業頂尖的智慧創新力量。”
這意味著,一個有“國家級潛質”的創新中心,背後少不了一大批學界高人、産業高手坐鎮。
以浙江智慧視頻安防製造業創新中心為例,它以“名企名校收割機”的勢頭成立了智慧視頻産業技術聯盟,聯合海康威視、華為、大華、阿裏雲、商湯、浪潮、海信、易華錄、北京大學等全球智慧視頻産業巨頭、中國百強人工智能企業、全國985工程高校頂尖大學在內的50余家聯盟單位,共同提升浙江省、全國智慧視頻産業的創新策源能力,推進國內融合協作、國際創新合作成果轉化。
隨著採訪的深入,創新中心強大的院士陣容也逐漸浮出水面,即以潘雲鶴院士為主任,高文院士、孫優賢院士為副主任領銜的18位兩院院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提供“殿堂級”的學術支撐。在院士團隊的指導下,創新中心致力於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視覺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制定視覺智慧領域標準,並積極搭建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和培育專項人才,助力浙江打造自主可控視覺智慧産業鏈,構建視覺智慧産業生態。
杜軍指出,“我們正在爭創智慧視覺領域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希望面向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把研究院所、聯盟單位的創新成果有機地推廣開來,實現為行業賦能,這是每一個創新中心共同的使命。”
技術支撐應用打通創新鏈條關鍵節點
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文件顯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應聚焦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供給,打通技術開發到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應用創新鏈條的關鍵節點。
因此,如何打通關鍵節點,為實現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現代化賦能,為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和“重要窗口”建設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是浙江省各大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升學考題”之一。
浙江的數字安防産業一直不是狹隘的安防領域,而是廣泛涉及交通民生、工業生産、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經過多年的自然發展轉變成了更廣義的視覺智慧産業。隨著視覺智慧技術的成熟發展,杭州視覺智慧産業已是為數不多可以有效統領“三化融合”的産業之一,成為杭州市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和實施“新製造業計劃”的關鍵領域。
浙江智慧視頻安防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佈局、攻關領域正與杭州視覺智慧優勢領域的産業基礎和創新資源相一致,在爭優過程中推動視覺智慧産業技術與商業應用“更上一層樓”。
杜軍表示,圍繞晶片、元器件、工業視覺等研究領域,創新中心聯合海康、大華、宇視、博雅鴻圖等集群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開發。
晶片、元器件方面,創新中心實踐高文院士的數字視網膜技術體系,研發數字視網膜相關晶片,可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高性價比和高效能比的視頻編解碼及AI計算解決方案,在數字安防與農貿兩個行業中初步建立了應用示範,通過了商業化的考驗。以杭州為例,該成果為杭州蕭山地區農貿市場數字監管平臺提供智慧視頻分析能力,形成智慧農貿解決方案,並複製推廣至衢州、淳安、溫州、桐廬等地區的農貿市場。
工業視覺方面,創新中心結合2項省重點項目開展研究,其中“3D高精度智慧視覺引導系統”可實現高精度無序抓取、上下料、裝配等工序,並聯合企業開展市場試驗。杜軍説:“成本太高是國內工業視覺領域的一大難題,創新中心也正在攻克‘3D相機國産化試製’項目,有望幫助産品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産業整體競爭力。”
杜軍透露,聯盟單位研發的視覺+5G相關晶片未來可應用於城市大腦、工廠物聯網、視覺檢測、産品質檢等場景,正在不懈探索中。
企業和而不同生態聚勢成“谷”
浙江具有爭創智慧視覺領域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巨大優勢。
一大批領先全球的視覺智慧頭部企業紮根浙江杭州,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在業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引領性和引導性。但這些科技“龐然大物”更傾向於打造標準化的産品和技術,因此“市場夾縫”中也存在著一個“芥子空間”,中小企業可發力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或定制化需求。
截至目前,這些視覺智慧産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大部分已“集結”在創新中心的聯盟平臺,打造生態成為平衡企業競爭與協作關係的關鍵所在。
創新中心做了“上下兩手抓”的工作。一方面服務頭部企業探索更廣闊的技術宇宙,另一方面搭建資源開放共享平臺,支持缺少技術支撐的中小企業靈活應變,建立起優勢互補、上下協同的視覺智慧産業生態。基於統一標準是産業生態的重要內容,創新中心聯合政産學界推動建立浙江省數字安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快建立具有優勢化、特色化、系統化的視覺智慧産業鏈標準體系,為視覺智慧企業的發展裝備上更強大的“標準化武器”。
當生態凝聚至一定的規模,科技之“谷”便應運而生,向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發起衝擊。杜軍説,“在這個意義上,創新中心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回避惡性競爭,而且可以聯合各方打造高效協同創新生態系統,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建設以萬億級為體量的‘中國視谷’,以此為基地展望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
據了解,“中國視谷”的建設在省市政府的推動下穩步進行。通過創新中心落地錢江世紀城,杭州視覺智慧(數字安防)産業集群成功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並於決賽勝出,凝聚整合一批政界、商界、學界的核心資源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為高起點打造“中國視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快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是我省實施“八八戰略”的題中之義。浙江省各大製造業創新中心如果能在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升學考”中拔得頭籌,將對推動我省製造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于現代化先行中打造浙江製造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貢獻重要力量。
文/杭州視覺智慧産業集群融媒體中心 蘇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