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2-06-17 08:53:41  來源:新華網  編輯:宋姝君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2年4月14日,北京豐臺站站房全部完工。圖為站房出站外景。

  文/本報記者 孫宏陽 攝/本報特約攝影 孫立君

  從北京西南四環上空俯瞰,已經建成的北京豐臺站,以獨特的“中”字造型拔地而起,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6月20日,隨著全國鐵路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北京豐臺站也將開門迎客。跨越了一個多世紀後,歷經三年多的緊張施工,百年老站迎來華麗蛻變。這座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亮點頗多,超大工程建設有了新樣板。

  北京豐臺站總規模17台32線,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採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佈置的特大型客站,呈現“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佈局。超大、重疊,意味著建設需要突破重重難關——

  為了承擔高速、普速列車動荷載,豐臺站鋼結構工程用鋼量近20萬噸,而第一根大截面鋼骨梁僅鋼筋綁扎就用了10天,這樣的時間成本是“耗不起”的。中鐵建工建設團隊首創“箍筋直螺紋連接”實用新型專利,不用現場焊接,既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也節約了工期。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19年4月21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新建站房第一根鋼柱開始吊裝,這標誌著北京豐臺站正式啟動主體工程鋼結構施工。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0年3月13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全面復工復産。“點對點”協助1500余名施工作業人員安全返京復工。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0年8月30日,京滬線、京廣線普速鐵路正式撥入新建北京豐臺站內,舊線路開始拆除。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1年5月28日,北京豐臺站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臨近既有地鐵10號線盾構施工,運營安全至關重要,為了實現沉降量不超過3毫米,建設中巧用“跳倉法”,地基土層中注入混凝土水漿硬化土質,進行人工及自動化監測確保地鐵運行安全。

  “大兵團”作戰、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自主研發基於北斗系統、精確到釐米級的“塔吊和履帶吊防碰撞系統”,為“鋼鐵戰士”們設定安全的運行半徑和軌跡;開工以來,中鐵六局建設者們克服了行車干擾大、多專業交叉作業多、場地狹小等困難,新建豐臺特大橋六線高架平臺8.5萬平方米,完成線路鋪設78公里、建設框架涵洞13座、框架橋4座、地下行包庫及配餐中心4.3萬平方米,地下行包通道2.1萬平方米。

  在京廣、京滬、豐沙線不中斷的情況下,通過三次大的鐵路正線撥線過渡施工,騰移既有線位,為豐臺站站房、豐臺特大橋、普速場施工提供場地條件……

  北京豐臺地區古為拜郊臺,站房建築取“築臺建城”之意,方形建築形體坐落于方形臺基之上,採用兩側裙房建築略低、中央建築高起、屋檐出挑的建築形態,與中國古建“三段式”相契合。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1年9月2日,北京豐臺站開始鋪軌施工。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2021年12月10日,北京豐臺站聯調聯試試驗進行測試。

百年豐臺站華麗蛻變

  改建完成的北京豐臺站候車大廳。

  室內外裝修上,北京豐臺站採用工業風搭配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候車區域吊頂採用藻井造型,融入古建結構之美。出站路徑兩側墻壁立柱佈置有馬賽克壁畫,述説前門歷史、節慶民俗、衚同傳奇等北京文化故事。

  高架候車大廳位於高鐵站台下層,如何讓自然光灑進屋內?答案就在496米長的中央光庭上。行走其間,陽光傾瀉,通透明亮。高鐵站臺也暗藏玄機,200多根導光管通過反射材料,將自然光“傳送”至高架候車大廳。利用6萬多平方米的屋頂空間佈置光伏發電板,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萬度,為站內照明、取暖、製冷、通風等提供綠色能源。

  老豐臺站始建於1895年,是北京最早的火車站,如今站在北京豐臺站站房三樓向西眺望,百年老站依稀可見。改擴建後的北京豐臺站,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初步安排旅客列車120列,其中高速46列、普速74列。正式開通後,北京地區主要客站功能優化調整,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車站壓力疏解,首都鐵路樞紐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