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石悅):明人紀坤在《花王閣剩稿》中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拜之。”這是最早關於兔兒爺的記載。在老北京,八月十五都有請兔爺供奉的習俗。這個兔面人身的形象——“兔兒爺”,如今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也成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在9月26日舉辦的北京“雙面繡”——“魅力北京”系列電視節目海外傳播項目分享會上,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北京彩塑代表性傳承人、人稱“兔兒爺張”的張忠強,講述了擁有四百多年曆史的“兔爺兒”文化,以及滲透其中的北京魅力。
丹妮旅遊諮詢公司負責人丹妮繪製“兔爺兒”
活動現場,張忠強帶來了一尊待添加彩繪的“兔爺兒”。作為特邀嘉賓,丹妮旅行諮詢公司負責人、曾參演電影《流浪地球2》的巴西女孩丹妮拿起畫筆,為“兔兒爺”白胚涂飾斑斕色彩,親身感受和體驗中國非遺文化的內涵與美好寓意。在這尊“兔爺兒”身上,她畫上了一條長長的“路”,代表“魅力北京”系列電視片海外轉播活動架起的國際合作道路,希望這條路越走越遠,越來越長。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為“兔爺兒”題字
隨後,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受邀為該彩塑“兔爺兒”題字。一個“鏗鏘有力”的“京”字,不僅完成了一尊喜慶“兔爺兒”的創作,也為京華大地上的中外合作增添了鮮活的一筆。正如徐和建在致辭中所説,“北京融匯古今、聯通中外,因文化交融碰撞而迸發的‘光彩’隨處可見”。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右)與北京彩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合影
據了解,新時代的北京也賦予了兔兒爺更多豐富多彩的主題,比如北京中軸線主題、十二生肖主題、中國航天主題等。藝術家對兔爺兒的創作不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而且結合熱門時事,讓兔爺兒等民俗文化産品也越來越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架起中外“民相親”“心相通”的橋梁。
據悉,“魅力北京”系列電視片海外傳播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打造的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國際傳播項目,旨在展現新時代北京的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融合。今年活動聚焦北京“雙面繡”,喻指在超大城市治理上,北京就像是一幅雙面繡,同時“繡”出厚重歷史的人文魅力和科創之城的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