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建設智慧化路側基礎設施、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建立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等九個方面,開展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試點期為2024年至2026年。
編者:最近五部委發佈《通知》,行業內非常關注,請問您怎麼理解當前這個時間來發佈這個文件?
黃剛:當前《通知》的發佈,是在行業經歷了幾年快速發展後,國家層面對技術路線、下一步發展目標的明確,對於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討論具有非常積極的指導意義。
《通知》體現了國家部委對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的重視,引導行業開啟城市級應用試點新階段,全國已建設17家國家級測試示範區,7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多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無錫、蘇州、杭州等)宣佈在一定區域內實現全域開放、開展商業化試點落地。此次試點在前期的基礎上,明確將建立五部門加強對應用試點工作的統籌指導,關注試點城市需要中央層面支持的事項,推動解決試點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總結推廣試點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有助於協調跨部門管理、健全完善管理體系,推動産業從小規模測試進入規模化發展。其次《通知》明確了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發展路徑的行業共識。車,路,雲誰都不是全能選手,需要把各自優勢發揮,融合協同,一張具有確定性和完好性的5G與C-V2X融合組網是實現車路雲協同的基礎底座。《通知》對於高精地圖支持智慧網聯汽車發展表明瞭積極態度,鼓勵開展北斗高精度位置導航服務。開展高精度地圖應用、眾源採集及更新、高精度位置導航應用等先行先試和應用試點,有助於高精地圖的上車進程。
編者:車路雲一體化對行業的積極意義是什麼?
黃剛:有利於車路協同建設標準的統一。《通知》要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統籌謀劃、循序建設”的原則,建成一批架構相同、標準統一、業務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級應用試點項目。我們解讀從建設角度,一是車路協同技術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標準的跨行業跨區域統一協同;二在整體統籌規劃下,開展“車路雲一體化”系統架構設計,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試點的場景應用,分層分步的建設“車路雲一體化”系統;三是推動安全監測、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等機制層面健全完善。
有利於規模化應用的實踐。本次試點明確提出了5G覆蓋、基礎設施聯網率、終端裝配率等方面的規模化要求,給規模化應用的開展打下了新型基礎設施支撐和上車觸點滲透率的基礎,避免了車等路、路等車的困局。有利於商業模式的探索。針對行業記憶體在的投資運營主題不明確,數據歸屬、使用不明確等問題,要求明確“車路雲一體化”試點的商業化運營主體,鼓勵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模式新型的商業模式探索,也鼓勵數據要素流通與數據應用。
編者:您覺得建成車路雲一體化系統後,會對民眾的出行帶來什麼好處?
黃剛:本次試點對應用做了功能推薦,主要包括三大類應用:協同預警、協同駕駛輔助、協同自動駕駛,這體現出了非常好的規劃思路,就是車路雲一體化,不僅僅只關注自動駕駛,還包括現階段城市NOA的駕駛輔助,以及門檻更低的協同預警,不具備網聯功能的存量車車主,通過手機通信也能接收網聯信息服務,這大大提升了應用的受眾規模,可以面向所有的道路車輛。
我們知道,車路雲一體化的概念,是將車、路、雲在物理層、信息層融合成一體,形成協同感知、決策、規劃的信息物理系統。他的優勢在於可以提升局部和全局的交通效率,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變數就是網聯滲透率的問題,滲透率越高,這個優勢就體現的越顯著。
可以設想,如果城市完成車路雲一體化建設以後,道路上的每一輛車,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更有效率、更少擁堵、更安全的交通通行帶來的好處。
編者:中國移動一直作為智慧網聯汽車領域的重要玩家,並在2023年發佈集團級2V市場戰略,如果有城市要規劃建設車路雲一體化系統,中國移動能從哪些方面進行支持?
黃剛:中國移動做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同時也是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運營商,2022年5月已全面佈局ToV賽道,成為車路協同領域第一陣營的服務提供商。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落地項目超300個,從2017年全國第一個車聯網先導區-無錫車聯網先導區,到2019年當時規模最大的武漢市經開區車聯網示範區,再到2022年城市級規模化探索的南京雙智城市項目。中國移動一直在車聯網領域聯合産業生態,推動中國特色方案的創新探索和落地實踐。同時,移動也一直在積極承擔國家部委的試點和科研項目,比如工信部的智慧網聯汽車大數據雲控基礎平臺,科技部的“新能源汽車”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上,移動也一直在深度參與。
我們在2023年提出5G+V2X通信融合、車-路算力融合、車+城+雲融合、人+車+家融合的“四融合”概念,以中國移動資源稟賦,聯合行業合作夥伴,從實施層面融合各要素能力,支持車路雲一體化建設,探索融合應用的創新商業模式。
中國移動打造OneTraffic智慧交通平臺,全面承載整合“四融合”能力,賦能行業。5G+V2X通信融合方面,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最大5G通信網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網絡,中移車連5G上車連接數已突破400萬,高精定位上車數突破300萬,基於現網能力,融合V2X通信,滿足車路雲一體化的網絡需求,目前已完成城市級的網絡驗證探索。車-路算力融合已在廣東完成業界首個5G無線算網一體車聯網新架構驗證。中移雲控融合人+城+雲數據,滿足城市級海量連接、超高吞吐、超低時延和高安全性的信息處理和交互能力,支撐城市級應用服務開展。中移車享融合人+車+家觸點和服務,全面支撐“連接+權益+應用”增值運營。
中國移動的“四融合”的能力,不僅是産品和技術能力的賦能,也是長期運營的合作賦能,規模化的車路雲一體化建設之後,怎麼讓車用起來,需要長期、專業、穩定的運營能力支撐,中國移動長期運營全國規模的基礎設施運維、全國化的平臺、全國性的應用,服務億萬級用戶,積累的豐富經驗和體系化能力,可以支撐全國規模的車路雲一體化系統不間斷、高併發、高穩定性、高可靠性的商業化運行,基於人車家的運營賦能和巨量用戶規模,拓寬車路雲一體化運營的渠道、極大增加可觸達的用戶數、豐富運營場景,提升運營價值。
編者:前面您介紹了對於試點城市的支持,從産業合作的角度,中國移動可以給産業帶來什麼?
黃剛:中國移動是信息産業鏈“鏈長”,車聯網是典型的信息通信業與交通運輸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中國移動本著央企的責任擔當,在車聯網領域發揮産業鏈牽引作用,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標準的話語權方面,中國移動和中國智慧交通産業聯盟、中國智慧汽車産業聯盟、3GPP、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汽標委、中國智慧交通標委會、車載信息服務産業聯盟等標準組織形成合作關係、推進車聯網相關標準的建設、完善。此外,在3GPP、CCSA等國內外標準組織,開展車路協同的應用、平臺、網絡、設備等標準制定,完善V2X標準體系,爭取中國産業的話語權推動産業鏈強鏈補鏈方面,中國移動有完善的産學研聯合研發機制,聯合多家高校、行業龍頭進行關鍵核心技術協同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發,以及申報國家、地方各級重點項目,和産業鏈其他合作夥伴一起,鍛長補短,攻堅卡脖子技術、加強供應鏈、産業鏈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條件和配套能力。
建立産業聯盟方面,中國移動攜手車聯網領域生態夥伴,成立車聯網聯盟,聯盟合作模式有:一是商業合作模式,優先招募引入合作夥伴庫,實現成果快速落地、收益快速分享。二是投資合作模式,優先投資評估聯盟夥伴,協同開展投資參股。三是價值共創模式,聯合打造一批“雙創”基地,包括技術研發和市場運營創新,我們歡迎更多産業夥伴加入聯盟,共促産業協同創新和發展進步。
開放合作,賦能産業方面,車路雲的試點應用,中國移動向行業和社會開放合作,基於中國移動的5G+V2X融合網絡、高精定位、多級算力、人車家融合運營等優勢能力,賦能車路雲一體化,聯合各合作夥伴探索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
編者:最後,對於試點活動,您能否提一下期望和建議?
黃剛:期待城市存量數據進一步開放互通。城市在前期的建設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産,對這些數據的開放,對於車路雲應用的開展,降低重復建設的成本非常有利。
其次,建議推進安全的體系化建設。車聯網受到安全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包括平臺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車主的隱私安全、車輛行駛的安全等,需要行業整體謀劃、形成共識、體系化的建設,給車路雲的商業化推進打好基礎。
另外對於運營模式的配套制度方面我建議:一是探索靈活的運營參與和商業回報模式,爭取更多的行業實體參與,各自發揮優勢,協同推進,提升運營效益;二是搭建平臺,培育應用市場繁榮,對於在試點城市開展應用運營的企業,在投融資、科創基金、稅收、人才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
中國移動將持續深化ToV佈局,升級新網絡、共建新生態、豐富新應用,與行業夥伴攜手並肩,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部署,依託現有車聯網示範區,開展城市級規模的全程全網、廣域覆蓋的應用試點,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全力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化發展,貢獻更多的“移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