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四川:感受“中國鹽運第一鎮”的古韻新生

2024-06-14 09:31:47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韓嘉慧

  原標題:感受“中國鹽運第一鎮”的古韻新生

四川:感受“中國鹽運第一鎮”的古韻新生

  俯瞰仙市古鎮。 自貢市沿灘區委宣傳部供圖

  粉墻青瓦的古建築,碧波盪漾的釜溪河,沿岸古樹參天,意蘊悠長。這裡就是有1400多年曆史的仙市古鎮。

  位於自貢市沿灘區的仙市古鎮,被譽為“中國鹽運第一鎮”,是當年釜溪河鹽運的重要碼頭之一。曾經的水運繁忙雖已成往事,但打鐵、彈棉花等傳統手工藝流傳至今,川南場鎮民風民俗、川南建築群文化,在這裡活態傳承。

  6月12日,記者走進仙市古鎮,感受這座千年古鎮的古韻新生。

  從古而來:自貢千年鹽運文化的“活標本”

  仙市古鎮因獨特的建築佈局“四街、五柵、五廟、一祠、三碼頭”和“一里、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明代以後,自貢井鹽場蓬勃發展,生産的大量井鹽主要通過釜溪河,經仙市古鎮到達重慶,挑夫、鹽商、船家聚集在仙市古鎮,形成了別具風味的鹽碼頭文化。

  “古鎮裏的一些寺廟、會館因年久失修都有損壞,由於房屋建築多以木結構為主,很多柱子被白蟻蛀空,安全隱患較大。”仙市鎮黨委書記李濤説,近年來,仙市鎮對核心區的街區、民居、會館、宮祠、碼頭等歷史建築採取保護措施,整體性推進仙市古鎮復原修建。

  在李濤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陳家祠。“現在剛完成新一輪的白蟻防治工作,2018年對廳堂的柱頭等進行了更換,對老石頭、風火墻等保持原貌修復。”沿灘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負責人介紹,2022年以來,仙市鎮已投入30萬元市級資金用於歷史文化古建築白蟻防治,確保傳統古建築房屋安全,現正計劃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特色區域內歷史文化遺産資源保護展示利用工作。

  同時,沿灘區發揮“紐扣法庭”優勢,當好“古鎮守護者”。去年3月,“自貢法院紐扣法庭2.0——古鎮守護者”簽約結對儀式舉行,把牛佛、仙市、趙化三個古鎮納入“紐扣法庭”守護範疇,從文化遺産保護著手,派駐人員駐點在古鎮,對文化遺産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解。

  在著力保護好古鎮文化建築的同時,古鎮還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貢市沿灘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遊客中心、旅遊步道、鹽運文化展示中心等文旅項目正穩步推進,將於10月正式對外開放。

  向新而生:打造鹽運文化遺産旅遊首選地

  鹽運工人將船拉過灘區,再將鹽包搬到碼頭重新裝船外運……“五一”假期,大型沉浸式歌舞表演《盤灘過坳》在仙市古鎮上演,用當代創意結合當地民間音樂、舞蹈、戲劇及雜技等多元藝術手法,深度還原古鎮井鹽轉運和鹽工辛勤勞作的場景。這是仙市古鎮舉行的第二十五屆民俗風情文化旅遊季活動,集傳統、文化、民俗、旅遊于一體,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河畔集市、彈棉花、打鐵等,還能品嘗鹽幫特色美食。

  “我們挖掘鹽運文化風情和建築內涵,將古鎮打造成鹽運文化遺産旅遊首選地。”自貢市沿灘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説,基於古鎮各類傳統手工技藝和節日龍燈、街頭茶館等民俗民風完整傳承,已連續多年開展民俗風情文化旅遊季、古鎮燈會、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等民俗文化活動。

  採用“文物建築+博物館”的模式,為鹽運古鎮注入“廉文化”。2018年,仙市古鎮將陳家祠“清白傳家”家風文化進行升級打造,自貢首個家風館——陳家祠堂家風館正式落地。目前,家風館每年開設講解活動60多次,開展家風學習、廉潔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全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

  業因鎮興。“依託古鎮特色,我們發展慢生産、慢休閒、慢生活的休閒觀光農業,讓遊客來了有更多新耍法。”李濤説,仙市鎮推出“仙市古鎮+鄉村體驗”旅遊線路,打造大岩蝦塘垂釣節、夏季水果採摘節等農旅活動,形成垂釣採摘、農耕體驗等鄉村旅遊消費線路,今年已累計吸引遊客近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營收700萬元。(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行曉藝 自貢觀察 李佳玲)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