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河北石家莊:絲弦聲聲 傳承不息

2024-06-17 09:23:39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韓嘉慧

河北石家莊:絲弦聲聲 傳承不息

  石家莊市絲弦劇團的演員們表演《楊門女將》。梁子棟攝

河北石家莊:絲弦聲聲 傳承不息

  石家莊藝術學校絲弦老師為學生們教授戲曲課。梁子棟攝

河北石家莊:絲弦聲聲 傳承不息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趙蘭莊文化廣場,趙蘭莊絲弦劇團演員表演《鍘判官》。梁子棟攝

  【山河遺珍】

  生旦凈醜爭相鬥艷,刀槍棍棒沙場爭鳴。日前,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曲寨村的露天廣場上,一場由石家莊市絲弦劇團帶來的傳統絲弦劇《楊門女將》火爆上演。

  文戲中,青衣、老旦、老生輪番登臺,激越悠揚的唱腔將絲弦的獨特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武戲中,演員們身手矯健,耍帽翅、下高撲虎等技巧令人目不暇接。

  觀眾如癡如醉,每到精彩處,便會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服裝道具一流、演出水準一流,這幾天的演出,我場場不落,過足了戲癮!”戲迷李連慶感慨。

  絲弦是河北特有的古老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清代同治年間以後形成較為成熟的聲腔和舞臺藝術。絲弦在發展過程中受各地風土人情和地方方言的影響,逐漸形成五個不同風格又相對獨立的流派,即東、西、南、北、中五路。石家莊絲弦就是中路絲弦的代表,是石家莊獨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絲弦是石家莊的鄉音。從明清之際的“弦索腔”,到如今的“石家莊絲弦”,500多年的演變過程中,太行山腔、滹沱方言融入絲弦唱詞,余韻悠長的弦曲甩腔淺吟低唱,被譽為“冀中平原的藝術奇葩”。

  “東路絲弦曲調明快,南路絲弦音樂豐富,西路絲弦形態古老,北路絲弦文武並重,而石家莊絲弦的表演則是熱烈火爆。”石家莊市絲弦劇團團長劉如奪介紹,石家莊絲弦唱腔獨特,以真聲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聲拖腔,旋律順級下行,激越悠揚,慷慨奔放。絲弦音樂屬弦索聲腔,分官腔、越調兩大部分。官調曲牌多為長短句,越調曲牌多為對偶句。絲弦的角色分生、旦、凈、醜諸行,其表演粗獷豪放,動作誇張幅度較大,刻畫人物細膩傳神,鄉土氣息濃厚。

  石家莊絲弦之美,就在於其蘊含的濃郁鄉土氣息。其樸實、熱情、大方的韻味,也像極了石家莊人的性格。

  近年來,在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及文旅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石家莊絲弦又重新煥發了新生。“2006年起,我們劇團與石家莊市藝術學校合作舉辦絲弦委培班,為絲弦傳承培養青年人才。如今,培訓班的學生已經在各主要劇目表演中挑起大梁。”劉如奪説。

  “已經連續舉辦五屆的‘東西南北中’五路絲弦優秀劇目展演,也給各路絲弦提供了同臺獻藝的寶貴機會,為絲弦在新時代進一步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劉如奪告訴記者,如今各路絲弦院團越來越重視自身藝術水準的提高,彼此之間也形成了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時光不歇,傳承不止。今日,石家莊絲弦已經走出沉寂,重新綻放出奪目光彩。(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本報通訊員 趙元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