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陜西:新興産業聚鏈成群攀高成勢

2024-08-22 09:40:58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韓嘉慧

陜西:新興産業聚鏈成群攀高成勢

  秦創原總窗口西鹹新區一角。

  掛牌半年多來,秦創原未來産業創新聚集區(涇河新城氫能産業)喜訊不斷。

  8月7日,氫能西北首條風冷堆燃料電池全自動生産線和氫電綠色能源系統生産線正式投産。“這兩條生産線的投産對氫能産業鏈是個很大的補充,意味著我們的産業聚集度、成熟度進一步提升。”涇河新城兩鏈融合服務中心主任高銳説。

  眼下,秦創原總窗口西鹹新區已初步形成以隆基系列項目、65家氫能企業、37家數控機床企業等為代表的主導産業集群。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下,新興産業聚鏈成群、攀高成勢,為陜西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了硬支撐,推動全省創新驅動由“勢”向“能”加快邁進。

  解開束縛創新的“細繩子”

  8月10日,西安初源賽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武亮正指導工人將TILs細胞製備試劑盒裝車,運往西安大興醫院。

  “這是我們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腫瘤的産品。”武亮説,公司已和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團隊達成合作意向,相關技術投用後,生産效率有望提升50%。

  秦創原啟動建設以來,陜西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2023年2月,陜西省印發《陜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試行)》,推行“先使用後付費”等10方面27個配套措施,發揮“點火器”作用,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問題。

  “用市場為成果定價,讓雙方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關係。”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馬雲表示,“先使用後付費”等政策的出臺,給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武亮告訴記者:“得益於新政策,我們和西安交通大學4個月就談成了合作。採用分期支付的方式,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如何用好“第一資源”?

  前不久,博士趙凡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校招共用人才項目合作協議”,成為當地校招共用“三池一機制”計劃的第43名簽約人才。現在,趙凡擁有多重身份:既是西安交通大學的特聘研究員,又是企業的項目研發負責人,還是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地企合作的儲備人才。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創新港管理服務部部長吳辛愚介紹,企業在産品開發、製造和商業化運作方面經驗豐富,高校在科研、人才和研究成果方面有集中優勢,校招共用“三池一機制”項目建立起校企産學研緊密結合的長效機制,能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的優勢與經驗,既增強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又提升了高校學科發展和成果轉化水準。

  西安交通大學有202個校企聯合研究院和300多個科研平臺。通過“校招共用”人才機制,西安交通大學將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細繩子”解開,創新發展提速。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兩年增速超過30%、突破4000億元。

  佈局未來産業新賽道

  北京冬奧會因大量運用綠色環保新技術,被稱為“最綠色”的冬奧會。這“最綠色”的背後,離不開氫能的支持。

  北京伯肯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氫能大巴供氫系統及加氫站設備。如今,西安氫能産業展現出的高成長性吸引該公司落子涇河新城,成立西安伯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伯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煥恩説:“公司面向氫和電能源行業,立足陜西,走向全球。經過半年多的建設,我們的一期生産線已具備投産條件。”

  政策加持,助力更多企業搶佔新領域、角逐新賽道。8月16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西安市氫能産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西安要打造“全國氫能科創之都”和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産業集聚高地;到2035年,西安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500家,力爭産值突破1000億元。

  面向未來,陜西省前瞻佈局,除了秦創原未來産業創新聚集區(涇河新城氫能産業),還將打造20個左右省級秦創原未來(新興、特色)産業創新聚集區,形成“一地一集群、一業一品牌”格局,努力形成集中度較高的産業佈局和高水準創新型産業集群。

  塑造協同發展新優勢

  機床,被譽為工業的母機,是現代製造業的基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準的重要標誌。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崛起,用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加工的機床需求大幅增加。市場對機床加工的精度和穩定性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對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提出挑戰。

  “我們的設計沒問題,製作過程也沒問題,但之前,加工過程中機床不穩定,加工零件的精度不能保證,造成偏差的原因始終沒找到。”秦川機床副總裁劉耀説。

  2021年,秦川機床聯合12家企業、3所高校,牽頭組建了高檔數控機床創新聯合體,合力研發精密數控磨齒機床及核心功能部件、高檔數控系統。

  研發過程中,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梅雪松團隊發現了影響機床精度及穩定性的關鍵因素,並提出解決方案——將機床冷卻控制系統的精度做到1微米。最終,他們解決了這個困擾企業多年的問題。

  高檔數控機床創新聯合體成立以來已經有10多項創新成果在企業落地。創新聯合體促進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有助於各方共同申請科研項目,推動産學研融合和成果轉化。

  “三項改革”推行以來,陜西省各市區創新推廣“西安研發、地市轉化”模式,形成了協同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全省各市區吸納西安的科技成果957項、落地企業646家。

  此外,依託秦創原品牌,陜西省新建13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28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秦創原的聚合力、輻射力、支撐力不斷增強。

  3年來,在秦創原這片創新沃土上,“新苗”茁壯成長。去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達到23940家、16754家,分別增長1.6倍和1.9倍。(侯燕妮文/圖)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