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免簽,韓國遊客扎堆上海街頭

2025-01-26 11:53:03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薇薇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1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免簽,韓國遊客扎堆上海街頭》的報道。

  打卡豫園,逛逛南京路,再去吃一頓小籠湯包……最近,人們走在上海街頭,時常能遇到三五成群的韓國遊客,“週五下班飛上海”成為許多韓國年輕人的新潮流。

  自2024年11月中國對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以來,上海街頭“韓量”飆升。攜程數據顯示,免簽政策實施後,上海的韓國入境遊客訂單同比增長超180%,環比增長超40%。

  上海成為韓國遊客的假日好去處,折射出中國對海外遊客的強大吸引力。外國人入境遊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如何持續釋放中國吸引力,擴大世界“朋友圈”,是我國入境旅遊産業持續蓬勃發展必須作答的考題。

免簽,韓國遊客扎堆上海街頭

  2024年12月25日,韓國遊客金敏炯在上海豫園商城拍照。近期,許多韓國遊客“扎堆”來到上海旅行,韓國也流行起了“週五下班去中國”。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週五下班飛上海”

  剛過2025年元旦,金荷娜(化名)就與男友從韓國首爾出發來到上海,開啟了兩天一夜的跨國“特種兵之旅”。從下飛機坐地鐵再到成功入住酒店,金荷娜與男友因初來乍到産生的緊張感逐漸消失。“基本上哪都有英文導引,很方便。”金荷娜説,他們住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一家地段優越的酒店,“這裡離外灘近,也是之前來中國玩的朋友推薦的。”

  這是他們第一次來中國,二人打算“照搬”在海外爆火的網絡達人同款路線。“我們已經去了外灘、豫園,明天準備去上海迪士尼,再嘗一嘗這裡的小籠包和羊肉串。”

  對不少韓國旅客來説,上海是一座曝光率很高的城市。在一些韓國網紅的旅遊視頻中,去上海黃浦江外灘邊遠眺東方明珠已成為中國遊的“固定節目”。

  金荷娜和男友在外灘拍了同款視頻:二人看著黃浦江兩岸,一側是歷史悠久的外灘萬國建築群,另一側是陸家嘴鱗次櫛比的現代高樓,兩側景觀倒映在黃浦江面,緩緩鋪開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韓國遊客的行程中,一些熱門餐廳也是打卡點。1月14日中午,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貨6層的“很久以前羊肉串”餐廳座無虛席。在不少韓國博主的中國旅遊Vlog裏,這家店算得上“頂流”:博主們一邊頭貼降溫貼,一邊手拿嗞嗞冒油羊肉串的畫面吸引眾多韓國遊客來此打卡。

  韓國旅客張恩智(化名)和朋友剛剛取號,門口服務員告訴她們還需等待一小時。“這已經是我們在這趟旅程中第二次來吃這家店了。”張恩智用手比劃著豎起大拇指説,“太好吃了!就是人很多,每次來都要等位。”

  當然,在攻略之外,一些韓國遊客已經學會了自主發掘新美食。位於淮海中路武康大樓一樓的老麥咖啡館正成為韓國遊客在上海City Walk時的途經點之一。在上海新世界城的莉蓮蛋撻店,幾乎每天都有韓國遊客排隊購買蛋撻,店員説,有時候一半以上的顧客都是韓國人。

  從外灘、南京路步行街、豫園等知名景區,到武康路—安福路街區、“巨富長”、愚園路等特色風貌街區;從街邊小店,到米其林餐廳;從全球知名的潮玩網紅店到綻放非遺雅韻的傳統旗袍店……在上海,韓國遊客不僅可以看到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還能感受全球最前沿的潮流時尚脈動。

  從數據上看,上海的這股“新韓潮”仍後勁十足。據上海海關統計,近期韓國籍旅客進境人數顯著增長,2024年12月,上海浦東機場口岸進出境韓國籍旅客超13萬人次。甚至有上海本地人笑稱:“在一些熱門景區,感覺自己被‘韓國人’包圍了。”

  為什麼是上海?

  在不少韓國遊客看來,中國最新出臺的免簽政策讓他們來中國更加方便,而地理位置、通行成本的優勢疊加高品質的旅遊服務、多元的文化飲食體驗、繁榮有序的購物消費環境,讓上海成為韓國遊客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曾在上海讀書生活的韓國人崔成妍最近帶著父母重遊上海。“上海是一座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城市,這裡有繁華的商圈、豐富的娛樂設施和便利的購物選擇。而且中韓兩國的飲食文化比較契合,吃的選擇很多。”崔成妍説,“更為重要的是交通便利,從首爾至中國的飛行時間只需2個多小時。”

  記者在某旅遊平臺搜索發現,每日從韓國首爾直飛上海的航班多達30多架次,機票價格也基本在千元上下,最低僅需數百元人民幣,外灘等核心區域的酒店選擇性多樣,豐儉由人,可讓韓國遊客的上海之旅“説走就走”。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餐飲店、零售商也在積極做出服務調整,以接住這波“國際流量”。“很久以前羊肉串”南京路第一百貨店店長胡鎮江近來忙得不可開交,“韓國遊客來了之後,我們店每日客流量從以前的500至600人漲到900至1000人,將近翻倍。”

  為了更好接待韓國旅客,店裏不僅準備了韓文菜單、韓文店舖介紹、韓文版移動支付説明,甚至專門招聘了一位會説韓語的工作人員。

  “韓國旅客來我們店,一方面是想要品嘗美食,另一方面是想體驗這裡的特色服務。”胡鎮江説,“因為語言交流受限,很多韓國客人説不出自己的需求,比如他們愛喝冰水、吃冰棍。我們就儘量主動提供服務,這裡的每一位員工手機裏都安裝了翻譯軟體。大家也都自學了兩句韓語。”

  記者在上海南京路、武康路、新天地等旅遊熱門地採訪發現,中英文雙語服務基本是“標配”,一些熱門地區的菜市場甚至有攤主主動做出中英雙語指示。

  在上海的一些熱門景區,由文旅部門設立的旅遊諮詢中心也在為中外遊客提供一站式旅遊信息“補給”。走進位於上海市衡復風貌區的徐匯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記者看到各類多語言的文旅地圖等宣傳資料呈列於此,還有多語種翻譯機可供入境遊客使用。“最近韓國遊客變多,我們就及時補充上韓文版的上海旅遊資料,供他們取用。”徐匯區文化旅遊服務和發展中心公共服務部主任沈寅達介紹。

  2024年至今,上海已推出涉及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服務包”,包括加大外卡POS機的布設力度、增加公共場所的行李寄存服務供給、在交通樞紐啟用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面向入境遊客發行“Shanghai Pass”旅遊卡等……這些便利舉措讓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入境遊第一站”。

    擴大“朋友圈” 撬動“雙循環”

  據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統計,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遊客超600萬人次。上海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源源不斷吸引著全球人才、遊客前來。

  不難發現,我國多地也正不斷爆發出越來越強的國際吸引力。攜程數據顯示,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期間的入境遊訂單同比去年增長超1.5倍,熱門入境遊目的地為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哈爾濱、成都、廈門、重慶、珠海、杭州。

  “來了上海,才發現中國比想像中還要美。”張恩智説,“我們已經在計劃下一次‘中國行’,想去北京、成都、哈爾濱,嘗嘗北京烤鴨、重慶火鍋。”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所所長楊勁松看來,雖然目前包括韓國遊客在內的國際旅客主要目的地多為上海等一線城市和國際交通樞紐城市,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一趨勢有望擴散至我國二三線城市甚至更小眾的旅遊景點。“因此,我國旅遊業要想持續吸引海外遊客,還需在旅遊産品建設、文旅深度融合、國際旅遊行銷及遊客滿意度提升等方面不斷提升”。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就優化入境旅遊作出具體部署。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入境旅遊不僅能帶動消費,還能有效創造就業機會、優化産業結構,尤其是提高服務業比重、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對於當前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有重要意義。“而且,通過發展國際旅遊業,打開更大的海內外民間交往窗口,有利於增進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尊重與包容。”楊勁松説。

  2025年春節即將到來,上海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大大小小的燈籠、喜慶的店招裝飾……濃濃年味兒撲面而來。不少外國遊客紛紛駐足欣賞,拍照留念,切身感受原汁原味的地道中國年。

  “不論是自然風光、傳統文化,還是時尚潮流、都市風情,中國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楊勁松説,“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好我國入境旅遊産業的開發,不僅有利於吸引外商投資與發展對外貿易,也能為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動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