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旅居雲南:遇見最美的詩和遠方

2025-02-05 11:27:58  來源:雲南日報  編輯:馮薇薇

     當洱海的晨光被定格在創作鏡頭裏,當雪山腳下的咖啡館回蕩著遠程辦公的鍵盤聲,當熱帶雨林的康養民宿飄散著藥草清香……旅居雲南,不僅僅是簡單的旅行與居住,更是一種深度的文化體驗和生活方式的融入。即日起,本報開設“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旅居雲南”專欄,聚焦雲南文旅新IP,通過深度報道、人物故事、文旅觀察等,全景式展現雲南從“旅遊目的地”向“品質旅居地”的蝶變,見證這片熱土以開放之姿、創新之力,邁向世界級旅居目的地的新征程。

  在雲南,生活不只是眼前的風景,還有詩意的棲居。近期,雲南省出臺《加快推進旅居雲南建設三年行動》及實施方案,為雲南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旅居雲南”正逐漸成為雲南的一張新名片。

  旅居雲南 成為遊客新選擇

  清晨7時,大理龍龕碼頭,來自深圳的“90後”林小陌架起三腳架,記錄下蒼山洱海間的第一縷晨光,就此開始了一天的視頻創作。兩小時後的昆明翠湖畔,北京某科技公司創始人張明正在召開視頻會議。這位將公司總部遷至雲南的企業家,看中的是昆明宜人的氣候和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而在500多公里外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來自上海的退休教師李芳正在體驗傣醫藥浴。“在這裡,我還學會了辨識數十種藥用植物。”李芳説,她已經把西雙版納當成了第二故鄉。這些不同身份的人看似平行的生活軌跡,共同印證著雲南正在從遊客的“打卡地”轉化為旅居者的“理想國”。

  從蒼山洱海到熱帶雨林、從數字遊民到銀發康養,一個個鮮活的旅居故事,編織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生動圖景。這些旅居者,用他們的選擇詮釋著雲南宜居、宜業、宜養、宜旅的獨特魅力,讓“旅居雲南”品牌有了更堅實的現實支撐。

  省文化和旅遊廳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全省接待遊客11.32億人次、同比增長14.1%,實現旅遊總花費1.49萬億元、同比增長20.7%,遊客人均停留時間提高至3.1天,國內遊客“回頭客”佔比達77.6%。深度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旅居雲南正在成為八方遊客的新選擇、新期待。

  主客共享 構建全域旅居生態

  雲南將用3年時間培育旅居新業態,實質是回應大眾對優質生活的深度需求。既要山水之美,也要現代便利;既求身心休憩,也需事業延續;既享生態饋贈,更重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旅居雲南建設三年行動》提出,到2027年,全省將培育3000個以上鄉村旅居重點村,引培一批旅居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旅居雲南樣板房。主客共享,通過全域旅居生態構建,讓所有人共享“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元陽縣阿者科村,正經歷著從“攝影背景”到“文化活體”的改變。在“阿者科計劃”中,中山大學團隊與村民共同成立旅遊合作社,將60棟傳統“蘑菇房”改造為兼具居住與展示功能的文旅空間。村民高煙苗是非遺導賞員,她説:“遊客現在會跟著我們學織哈尼土布,跟著梯田管家體驗‘四季農事’,去年僅是織布體驗課就開了200多場。”

  在茶馬古道重鎮劍川縣沙溪古鎮,由百年糧倉蛻變成的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打造出融合閱讀與文化沙龍的複合旅居空間,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這種“居住即體驗”的模式,讓古鎮核心區居民成為活態文化的傳承者,他們開設的馬幫主題民宿、茶馬古道家宴等旅居項目,蘊含著“旅居雲南”的文化深度。

  當前,雲南正以山水為底色、以文化為靈魂,培育壯大旅遊業經營主體,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旅遊、跨境旅遊、全域旅遊提質升級,加快建設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精心打造“旅居雲南”品牌。在這裡,每個人都能邂逅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感受詩意棲居的美好生活,見證多元文化的交融發展。無數個動人時刻的交織,終將繪就雲南文旅高品質發展的新圖景,譜寫“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新篇章。(記者 常遠)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