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博物館裏過大年”逐漸成為新春新年俗。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京津冀三地多家博物館聯合行動起來,推出重點展覽、特色文創,策劃主題遊徑、民俗非遺展演等多類型的文化活動。一系列文化“大餐”將觀眾的期待值拉滿,極大豐富春節期間京津冀居民的觀覽體驗。
觀眾在河北博物院參觀“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
在天津博物館,觀眾參觀展覽展出的長信宮燈。 新華社發
精品文物相互“串門”
遠看是紗,近看是瓷。近日,“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展覽中,白瓷作品《神話》讓觀眾驚嘆不已。這是一件以德化白瓷工藝製作的藝術品,靈感來源於影視作品《神話》中的玉漱公主形象。其紗衣輕盈飄逸,薄至0.2毫米,髮絲纖毫畢現,臉部線條溫潤柔美,身形曼妙婀娜,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當代德化白瓷的細膩與唯美。《神話》作品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該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的第六次深度合作,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2025年的首個巡展。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不斷促進文博資源聯動,通過巡展,更多觀眾可一睹精品展品的真容。“河北的國寶文物長信宮燈‘出差’去天津了。”天津的文博愛好者看到這條消息後,紛紛趕去天津博物館參觀。“天開一統——秦漢文物主題展”匯聚了11地16家文博單位所藏文物精品,河北博物院的長信宮燈就是其中的明星展品之一。不少觀眾專程前來,希望一睹“中華第一燈”的風采。為了滿足大家的觀展訴求,天津博物館還特意延後了閉館時間。
此外,來自衡水武強年畫博物館的50余件《富貴花開》《三魚爭月》等館藏年畫作品及文物出現在首都博物館京津冀木版年畫展上,這些作品色彩艷麗、設計生動誇張,烘托喜慶氣氛的同時,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憧憬。
博物館參觀主打“沉浸式”
2024年底京蔚高速開通,蔚縣走入了北京遊客的視野,蔚州博物館更是被人們稱為“寶藏博物館”。蔚州博物館是河北省面積最大、文物最豐富的縣級博物館,擁有古動物化石、陶器、瓷器、書畫、金屬器、石刻、織繡等各類藏品11000余件。館內青銅彩繪雁魚燈、朱業微石造像、綠釉貼花塔形蓮花座陶罐、彩繪七佛仰蓮座單層檐木塔等“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上月,博物館還舉行了“蔚州博物館奇妙之旅”文化活動。幾位資深講解員扮演春秋時期的代王夫人、遼代的蕭太后,或化身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盆、漢代的雁魚燈,在充滿代入感的自述中實現與觀眾的熱情互動。講解員高慧榮是地地道道的蔚縣人,她扮演了代國王后趙氏之女——趙季嬴。編寫符合人物或文物特點的講解詞、研究挑選與時代對應的服飾……她為此做足準備,“博物館內容非常豐富,希望便捷的交通能讓博物館火爆‘出圈’,讓更多京津遊客了解蔚縣歷史文化。”
文創産品“定格”記憶
精品展覽悉數亮相,刺激了京津冀遊客的文化觀覽需求。河北博物院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除夕至正月初七),共接待觀眾170246人次,其中省外觀眾54460人次,佔觀眾總數的32%,其中北京、天津位列河北省外客源地排名的前兩位。
看國寶、過大年,同樣刺激了文創産品的消費市場。近年來,河北博物院依託院藏文物資源,推動文創産品研發和推廣。目前,該院內設有河博文化創意空間、河博集飾、主題郵局等多個文創商店,提供豐富多彩、別具特色的文化衍生品、地方非遺作品等。
在河北博物院,北京遊客王濤手裏拿著4、5個特色冰箱貼,設計靈感來自錯金博山爐、透雕龍鳳紋銅鋪首、青花釉裏紅開光貼花蓋罐等精品文物。王濤笑言:“説啥也得讓家裏的冰箱給河博的冰箱貼騰個地方。”除此之外,以錯金博山爐為靈感設計的博山靈獸針織包、以河北博物院廣場上的鴿子為靈感設計的黃銅藝術尺規……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創産品,以活潑熱鬧的方式“活”起來的同時,又為遊客演繹出了別樣的生活美學。(記者 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