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人以四季為筆,以沃土為紙,寫就了一部綿延千年的“鮮味”長卷。當湖南耒陽春筍破土而出,當天津桑梓西瓜蒂落瓜熟,當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膏肥味美,當重慶奉節臍橙開園上市,人們始終遵循著自然的韻律,在四季更迭中品味“中國味”。即日起,國際在線推出“鮮味中國 四季農香”系列報道,以此解鎖各地鄉村振興的致富密碼,在四季農香中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春風微暖,拂過湖南耒陽市的16萬畝連片竹林。竹浪起伏間,喚醒了地下沉睡的鮮美食材——春筍。
竹成大海,其中的村落也自然名為竹海村。
“我們竹海人每年都是在清明節之前,用這個春筍烘乾筍,可以保證我們一年四季都有筍吃。” 出生於竹海村的謝飛換上雨靴、扛上鋤頭,走出家門,一路都期待著這場與美味的邂逅。
春天,四季之始,承載著春季鮮味的竹筍,自然也要追求極致的鮮嫩。
謝飛説:“剛剛出土的竹筍最嫩。”需要循著竹根走勢挖掘,只待地下的春筍顯現全貌,最後予以全力一擊,一枚春筍便離美食更近了一步。
竹林似海,但謝飛不多時,便把今天所需的竹筍全部挖掘完畢。
“以前我們一家人都住在長沙,2013年蔡倫竹海進行開發,我們就返鄉創辦了農家樂,一直到現在。”謝飛表示,拔節而生的竹筍每年都為蔡倫竹海增添著新綠,也為他們一家的生活,增加了新的活力。
臨近中飯時間,剛下山的謝飛顧不上休息,便開始了竹筍的清洗。因為竹海裏的這道鮮味,給謝飛家的農家樂,招徠了不少食客。
時令,是最鮮美的味道,也唯有時令的味道,才能抓住遊客的胃、留下游客的心。從屋後竹山到自家廚房,謝飛創造了從林間到舌尖的最近距離。
10多年裏,竹海裏的村民們,通過智慧,也將傳統的竹筍,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味道。
“經過多年發展,竹海村村民們共同創建了蔡倫竹海全竹宴,菜品包括竹蓀肉片湯、竹毛肚,還有春筍炒五花肉等一些時令菜品,深受顧客歡迎。”冒著熱氣的竹筍,搭配存留著竹香的竹碗,鮮味也隨之提升,遊客們的笑容,也從舌尖開始綻放。
一道春天的味道,讓謝飛家的生活越來越紅火,從開業時的8張餐桌,增加到了如今的近30桌,能同時容納近300人就餐;這份味道,也讓竹海村開起了10多家農家樂,一年吸引遊客約10萬人次。
村民們的生活,也如同謝飛家的店名“好日子”所寓意的那樣,越過越紅火。(文 李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