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廈門:讓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2025-05-16 11:20:07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馬媛

  原標題:針對群眾關注的理論熱點,廈門創新開展“理響廈門·理論熱點大家談”活動 讓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廈門:讓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俯瞰鼓浪嶼。黃星榕 攝

廈門:讓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理響廈門·理論熱點大家談”活動現場 廈網 攝

廈門:讓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鼓浪嶼居民現場聆聽專家解讀。廈網 攝

  如果聲音能夠被看見,它會是什麼樣子?在兩岸交流的故事裏,是臺青來廈門創業後與本地居民親如一家的笑顏;在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問卷裏,是鼓浪嶼八卦樓被保護修繕後的壯麗外觀;在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命題裏,是廈門場場火爆的賽事演出、“拉著拉桿箱來廈看演唱會”的文旅盛況……

  為貫徹落實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推動宣傳普及更接地氣、更有生氣”的要求,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針對群眾關注的理論熱點,創新開展“理響廈門·理論熱點大家談”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鷺島百姓家。

  5月8日,在鼓浪嶼八卦樓,8位嘉賓聚焦“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廈門新形象”主題,從一首歌、一個島、一座城三個層面,進行故事宣講、政策解讀和理論闡釋,為現場觀眾送上“理論大餐”。

  一首歌

  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廈門港……”這首《鼓浪嶼之波》,台灣青年王伸豪小時就聽過,如今他來到歌曲裏唱到的廈門島工作、生活。

  “我祖上來自泉州安溪,後來搬到台北汐止。來大陸工作,某種意義上也是來尋根的。”從2019年開始,王伸豪就擔任沙坡尾活態展示館負責人。多年來,他走遍大街小巷、找社區居民聊天、收集翻閱各種資料,在一點一滴中了解老廈港的過往歲月,並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展覽,挖掘保護和傳承廈門海洋文化。擅長繪畫的他,還為沙坡尾設計了廈港歷史漫畫、街巷文化墻等。

  因為和周邊的居民們交往密切,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阿豪”。“有個婆婆跟我講,你當我兒子太小,當孫子又太老。”王伸豪笑著回憶,“感覺大家真的把我當成了一家人。”

  故事分享結束後,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彭軍介紹了推動廈門成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的政策支持。“我們舉辦‘情牽廈金’2024兩岸青年學子文化研習營,推進兩岸青少年交流;通過2024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2024海峽兩岸(廈門)民俗文化節保生慈濟文化等活動,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閩南大戲院還開展2024年兩岸(廈門)藝術節,從青年、文化、文旅展會、藝術等角度讓兩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濃。”彭軍説。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廈門市委講師團青年幹部柯雯瓊從促進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傳承角度進行理論解讀,兩岸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文化認同,兩岸通過文化交流互鑒,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共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一個島

  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玫瑰紅的八棱圓頂,陶立克式與愛奧尼克式的古希臘柱式,閩南風的青鬥石花瓶雕件——這是鼓浪嶼地標性建築八卦樓。去年2月6日,修繕後的八卦樓作為風琴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成為熱門網紅打卡點。

  時間的指針撥回20多年前。有人盯上了鼓浪嶼福州路一帶紅磚建築群,想開發為商品房。鼓浪嶼老居民、退休教師鄭南輝居住的“亭雲樓”就是其中一幢。

  鄭南輝聽到這個消息,急得眼淚都掉下來。這不僅是因為“亭雲樓”是其外祖父于1921年所建,更重要的是,“亭雲樓”是鼓浪嶼福州路紅磚樓群的典型代表。這些以閩南傳統建築工藝清水紅磚砌築,融拱圈回廊、斜屋頂等西洋建築元素為一體的紅磚樓群,無論是建築工藝還是建築材料都具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基於這樣的情感與認識,鄭南輝決心為保護紅磚樓行動起來。聯繫街坊、拍照留存、研究紅磚樓的價值,去上海、香港等地調研,回來後,鄭南輝寫了一份建言報告遞交給相關部門。

  市政府採納了鄭南輝的建議,並斥資修繕保護,還原紅磚樓群的原有風貌。2.5萬平方米的紅磚樓群保留了下來,關於保護鼓浪嶼文化遺産的有關政策也先後出臺。

  “廈門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原則,申遺整治工作全面推進,對超過100棟歷史風貌建築、38處遺産核心要素等進行修復、修繕,高品質還原了一批體現鼓浪嶼歷史文化的建築和庭院。”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主任蔡松榮説。

  據了解,秉承《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廈門市先後出臺《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鼓浪嶼文化遺産地保護規劃》兩部法規,涉及規劃與管理、保護與利用、共享與保障等方面,為深化鼓浪嶼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法規支持。

  每一處遺産都是一份歷史記憶,每一代人都有責任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産。關於這點,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斌教授進行了理論解讀:“要正確處理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正確處理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開發的關係,妥善處理好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文化遺産保護和經濟建設、文化遺産保護和旅遊開發的關係。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

  一座城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鼓浪嶼申遺成功以後,歷史文脈得到很好的保護傳承,‘歌有人唱,詩有人念’的景象又回來了。”老鼓浪嶼人、市文化館原副館長黃念旭對鼓浪嶼文旅融合的現狀感觸頗深。

  從鼓浪嶼頻頻交流的文藝盛事這一“小切口”可以看出,近年來,廈門聚焦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積極引進知名演藝IP,創新精品演藝;“周周都有演唱會”“追熱劇遊廈門”特色旅行模式成為熱門;2023年以來,近50項高端體育賽事、200余場高水準展覽輪番上演……“流量景區”和“品質文化”完美融合。

  市委宣傳部研究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林志鵬從文旅融合的邏輯、成效、遠景作理論闡釋:“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要實現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的目標,就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業態融合、産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走出一條獨具廈門特色的文旅發展之路。”

  除了兩岸文化融合發展、文化遺産保護、文旅融合,在文化傳播、文化建設等方面,廈門也在用“理響廈門·理論熱點大家談”等活動形式,不斷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廈門新形象。

  故事、政策、理論,從群眾怎麼幹到政策怎麼辦,再到理論怎麼看,抽絲剝繭、入腦入心,“理響廈門·理論熱點大家談”活動以家常話解讀大道理。

  “這種宣講活動形式新穎,令人耳目一新,從故事到政策,再到理論,讓我們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在聆聽完宣講後,鼓浪嶼居民王先生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理論宣講只有來到群眾身邊,講到群眾心裏,才會有蓬勃的生命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下一步,廈門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將持續做優“理響廈門·理論熱點大家談”系列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磅薄力量。(記者 黃星榕)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