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從千年古都西安到蘋果之城阿拉木圖 絲綢之路文旅交流繁花競放

2025-08-01 09:14:03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韓嘉慧

從千年古都西安到蘋果之城阿拉木圖 絲綢之路文旅交流繁花競放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01_084213_355

六月二日,來自中國的旅遊團在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參觀(資料照片)。

  5月29日,首列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遊專列從千年古都西安始發,行程3668公里,于5月31日晚抵達天山腳下的蘋果之城阿拉木圖,開啟了中哈人文旅遊交流的嶄新篇章。隨著鐵軌的延伸,一條跨越2000多年的友誼之路正煥發新的生機。陜西文化閃耀阿拉木圖,中哈友誼之花盡情綻放。

  當“青銅遇見金人”

  6月1日晚,西安—阿拉木圖人文旅遊交流周活動開幕式上,西安博物院與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達成文物交流合作。

  6月3日,在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記者見到了著名的伊塞克金人。伊塞克金人出土于1970年,是哈薩克斯坦的國寶之一。博物館內,許多當地小學生在這裡研學,聽講解員講述哈薩克斯坦燦爛的歷史文化和金人的來歷。

  博物館背後數百米,就是中哈聯合考古現場。在伊塞克M8號大墓考古現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丁岩向大家介紹了中哈聯合考古發掘進展情況。

  據了解,目前中哈聯合考古隊已發掘出高臺遺址、聚落遺址及多處墓葬,為研究絲路沿線城市變遷、民族融合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中哈間的文化交流在不斷深入。

  6月22日至24日,“青銅遇見金人”中哈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在阿斯塔納舉辦,沉睡的文物成為當代文明交流的使者。

  寶雞是青銅器之鄉。此次寶雞青銅器跨越山水,走進中亞草原腹地,書寫周文化“出海”新篇章。6月24日,由寶雞市政府主辦的“青銅遇見金人”文化市集,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辦。近千名當地市民駐足別具風格的攤位前,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寶雞未來將與哈方加強文化、旅遊、産業等領域合作,與哈方共同打造‘絲路文明之旅’精品旅遊線路,同時在高端製造、能源裝備等領域加強務實合作,延續絲路文明的千年文脈。”寶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邊雅妮説。

  非遺之花綻放阿拉木圖

  “孫老師,使館這邊再訂10個纏花胸針。”“好的好的,一定按時交貨。”7月26日,纏花手藝人孫瑩一邊忙不迭地回應著,一邊見縫插針地忙活手中的活計。

  在西安—阿拉木圖人文旅遊交流周活動上,孫瑩的非遺纏花作品格外令人矚目。她以陜西文化符號為脈絡,將大雁塔剪影融入發冠,製成西安市花石榴花樣式的胸針,讓作品承載地域記憶。銅絲、蠶絲線和紙片,在她的手中瞬間變成實用又兼顧美感的胸針、頭花等國潮作品。阿拉木圖市民紛紛駐足圍觀,對她的作品愛不釋手,讚嘆連連。

  除了非遺纏花,陜西10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大放異彩。華山戲法的奇幻魅力、秦腔戲劇臉譜的濃墨重彩、秦派內畫的方寸乾坤、西安剪紙的精巧靈動、木版年畫的喜慶祥和、唐流彩的斑斕靈動,無不向阿拉木圖民眾展現陜西的歷史底蘊與現代創意,讓當地群眾感受到濃濃的陜西風情。

  “阿拉木圖之行給我留下了難忘而美好的回憶,收穫很大。哈薩克斯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熱情、對中國非遺的喜愛成為我今後繼續做好非遺傳承的不竭動力。我會更好地把非遺纏花這項事業做下去,向世界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美、藝術之美。”孫瑩説。

  中醫醫療服務贏得廣泛讚譽

  在西安—阿拉木圖人文旅遊交流周活動上,中醫藥文化同樣備受矚目。

  中醫學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西安—阿拉木圖人文交流集市上,西安市中醫醫院、西安市第五醫院等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通過問診把脈、發放中醫藥文化宣傳冊等方式,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對國際哈中語言學院中文教師葉倫及隨他而來的40余名正在該校學習漢語的學生而言,這裡是他們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生動課堂。“我和學生們對中醫、書畫和中國美食很感興趣。”葉倫表示,這些年,優質的中醫醫療服務贏得了哈薩克斯坦民眾的高度認可與廣泛讚譽。

  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陜西省中醫醫院聯合哈方共同建設的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是阿斯塔納較大的中醫診療機構之一。今年5月30日,中心新址正式開診。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計接診患者3.8萬人次。哈薩克斯坦掀起了“中醫熱”,為中國—中亞人文合作交流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文/圖 陜西日報記者 李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