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主題研修班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期間成功開班。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首次以文化交流互鑒為主題的研修活動,來自斯裡蘭卡、洪都拉斯、烏拉圭、德國、英國、南非、贊比亞、塔吉克斯坦、蒙古、老撾、緬甸等26個國家和地區政府部門、駐華使領館和文博機構的40余名官員和專家學者齊聚陜西西安,共同探討數智時代下文化遺産保護的前沿理念與新的歷史機遇,積極分享數字化實踐經驗,促進全球文化遺産保護事業交流互鑒。
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致辭
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大會數字研修院院長任賢良出席開班儀式並致辭。他表示,文化遺産是人類共同的記憶,承載著歷史的智慧與民族的靈魂。面對浩如煙海、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産,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交流互鑒。過去,我們常常是心有餘而“技”不足,如今,隨著互聯網普及、數字技術迭代、人工智能突破,全球文化遺産保護正迎來技術驅動下前所未有的機遇。
文化遺産的傳承是跨越國界、聯結你我的共同事業。任賢良對參與本次研修班的各國學員提出三點期望:一是讓保護與利用相輔相成,守好文化遺産的根與魂;二是讓創新與傳統相互成就,賦予文化遺産保護新生命;三是讓當下與長遠相向而行,涵養文化遺産保護的韌與恒。期待各國學員深度參與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跨越機構與國界,成為合作的使者,將本地實踐融入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浪潮之中,以數字化技術共同守好人類文明的火種。
學員在積極互動
在隨後的課程環節,來自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ICOM-ASPAC)主席、上海大學文化遺産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安來順,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博士、清源(北京)文化遺産保護髮展中心研究館員張榮,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工程師王偉英,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策展人科拉·維爾梅爾,緊扣全球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前沿趨勢,分別圍繞數字化技術在文化遺産機構應用、世界遺産地及傳統村落保護、歐洲博物館展陳等關鍵領域分享前沿觀點與實踐經驗。課程結束後,全體學員還參觀了文化遺産數字化精品項目展等活動。
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ICOM-ASPAC)主席、上海大學文化遺産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安來順授課
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博士、清源(北京)文化遺産保護髮展中心研究館員張榮授課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工程師王偉英授課
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策展人科拉·維爾梅爾授課
研修班合影
2024年11月,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成立數字研修院,聚焦數字發展關鍵領域,面向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研修,培養數字人才,助力數字化轉型,推動彌合數字鴻溝、共享普惠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