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講師帕卡接受國際在線採訪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馮薇薇):9月16日-1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來自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及9個國際組織的約800名嘉賓參會。論壇期間,清邁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講師帕卡分享了他對於“文化遺産數字化”的深刻見解與實踐經驗。作為一名橫跨學術界與産業界的專家,帕卡致力於通過數字創新推動泰國手工藝與文化傳承的融合發展。
文化遺産數字化:不僅是保護,更是創新與教育
談及文化遺産數字化的核心價值,帕卡強調,其意義遠不止于“把文物搬上網”。“現代科技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産,更使我們能夠深入理解它,甚至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文化內容。”他認為,數字化手段能夠幫助現代人更直觀地感知古代歷史與文化,同時為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帕卡博士以自身在泰國北部開展的項目為例,具體闡述了數字技術如何助力在地工匠與中小企業(SMEs)。他指出,當地蘊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但許多工匠缺乏將文化轉化為市場産品的意識與能力。
“我的工作正是幫助手工藝者借助科技理解自身的文化,並利用AIGC、大數據等工具開發具有文化內涵的新産品。”此外,他還通過電商培訓、品牌行銷等方式,協助這些傳統工匠拓寬銷售渠道,實現文化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贏。
學者與網紅的雙重身份:跨文化傳播的橋梁
帕卡不僅是一名學者,還在社交媒體上擁有超過30萬粉絲。他善於利用自身影響力傳播文化保護的理念與實踐經驗,尤其注重分享中國在文化遺産數字化方面的成功案例。“中國在文化保護方面成就顯著,是一個極佳的範本。”他通過內容創作鼓勵泰國年輕人關注本土文化,並借鑒中國經驗,探索符合泰國實際的文化傳承路徑。
在他看來,社交媒體在文化遺産數字化中扮演著放大器和連接器的角色,能夠跨越地域限制,激發更多年輕人參與文化保護。
面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等新技術的興起,帕卡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這些技術將極大提升文化的沉浸感與互動性,深化人們對文化的認知。
寄語世界互聯網大會:共享經驗,推動全球合作
帕卡高度評價世界互聯網大會為全球數字文化保護提供的交流平臺。他表示,中國不僅在本國文化保護中取得成就,更積極分享經驗與技術,展現出大國擔當。
“這樣的論壇不僅服務中國,更對全球具有重要價值。”他期待未來能繼續參與此類活動,共同推動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讓古老遺産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的生機。